
出版社: 中国旅游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一人一城--成都 锦城诗酒花
ISBN: 9787503268915
一堰润古今 从我青城山的居所到都 江堰景区只有十多公里的 路程,每年 入汛之后,我 都会择一晴日闲游到古堰 渠首的上游,站在一处高 地上俯瞰岷江出山时的壮 丽奇景。 这时,岷江的湍流在挣 脱了岷山山脉崇山峻岭的 千般阻遏 之后,携带着大 量的泥沙和鹅卵石汹涌而 出,浑浊的江水低声咆 哮 ,浩浩汤汤,冲向一马平 川的成都平原。 疾流如困兽出笼,狂野 暴虐,狼奔豕突,却在几 公里外的 江段遭遇了强力 阻击。只见那渐次开阔的 江面中心位置突然隆起 一 道纵向的长堤,犹如一头 巨鲸伏卧水中。当水流撞 向那形若 “鱼嘴”的坚利堤 头时,瞬间便被支解,左 去一支唤作内江,右 去一 支名曰外江。刚刚还如水 怪般狂暴嚣张的疾流,气 焰顿时 收敛了许多。 那座鱼形的分水堤便是 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 所筑都江堰水利工程最重 要的渠首分水设施,它起 着调节水量的重要作 用。 夏季洪水汹涌,成都平原 易受水灾,这道堤坝便能 将大部分的洪水分流至外 江。而冬季枯水期,平坝 地区又常常来水不足,于 是又在几百米外玉垒山的 岩壁上凿开一条状若瓶颈 的渠道(宝瓶口),将水 流经内江导入平原腹地。 这一设计可通过一系列特 殊的设置自动调节水量, 对此,《华阳国志》做出 了这样的表述: “旱则引水 浸润,雨则堵塞水门。” 如此一来,潺潺江水便 一路欢歌,分作无数的支 流,润泽了平畴万顷的川 西坝子。同时,外江把多 余的水量和大量的泥沙带 走,最终汇入长江。从此 岷江水流就像捣蛋的孙悟 空戴上了紧 箍咒,再不敢任性胡为 了,旱涝无常的平坝地区 变成了“水旱从人”的良田沃 土,千百年来蜀地百姓都 享受着“不知饥馑,时无荒 年”的安稳日子。三国蜀汉 时期,丞相诸葛孔明还送 给这方沃土一顶金光闪闪 的桂冠,这便是“天府之国” 的名号。 此可谓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我 所读到的关于它的文字无 不予以深情赞颂。余秋雨 在《都江堰》一文中就称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 心的工程”,在与伟大的长 城作比时, 他甚至说“长城的文明是 一种僵硬的雕塑,它(都 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 的生活”。 确实,长城早已武功全 废,仅留存了一种难以名 状的象征意义,而都江堰 却依然身强体健、青春勃 发,两千多年来,其科学 的自流分水系统一直在有 效地发挥着作用,可谓泽 被蜀土、造福万民,因而 世世代代的人们都铭记着 李冰的恩情。作为蜀地子 民,我从小就将他视作神 一般的贤祖。 但多年之后,我在研究 古代建筑和大型工程的时 候才意外地发现,人类历 史上那些堪称伟大的建筑 与工程奇迹,多数都是因 工艺精堪、规模宏壮、耗 资巨大而斩获这一殊荣的 ,鲜有人从是 否利民惠民的角度加以 考量。 客观地讲,那些建筑与 大型工程确实堪称伟大, 它们体现了人类在这一领 域的杰出成就。然而,建 造它们的目的却大多并非 为了造福百姓,而是君王 的自嗨。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便开 始建造阿房宫了,意欲生 时尽享荣华,死后入住超 级豪华的陵寝,在阴间继 续享乐;古埃及三代法老 也为身后之事大兴土木, 建造巨型陵墓金字塔;古 加里亚国国王所建的摩索 拉斯陵墓、柬埔寨的吴哥 窟也都是君王的大型墓葬 ;印度泰姬陵则是沙贾汗 国王为王后建造的陵墓;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尼布 甲尼撒国王为取悦爱妃而 送上的一份礼物;古罗马 皇帝韦斯帕芗建造斗兽场 ,是为了满足自己和贵族 观赏杀人游戏的变态嗜好… …古今中外,这样的“伟大 工程”实在数不胜数。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