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涓学术自传(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

江小涓学术自传(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
作者: 江小涓|责编:张晓兰//刘健华//李璐|总主编:张卓元//高培勇
出版社: 广东经济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江小涓学术自传(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
ISBN: 978754546813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早年经历 我于1957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父亲江 风,甘肃正宁人,长期在陕西省和西安市文化宣 传口工作,离休前是西安市委秘书长。母亲丁力 ,山东五莲人,长期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离休前是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通讯采访部主任,首 席记者。父母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 加革命的大学生,家庭气氛平和、民主,对子女 没有过多的约束,我从小也没有太多生活窘迫的 感受。家里藏书颇多,父亲单位图书馆里还可以 借到更多的书,主要是关于哲学、历史和中国文 学的。父母坚信知识是宝贵的财富,鼓励我们多 读书。我对父亲在家中形象的印记,就是坐在桌 子边一本书一杯茶一支烟。1989年,我出国学习 回来,把打工挣的钱给了父母一些。第二天一早 ,父亲就动作夸张地点了一沓钱,去书店买了一 套新版的《资治通鉴》。母亲告诉我,此前他已 去书店翻看过多次却没舍得买。我从小就喜欢看 书,新奇又快乐的阅读体验让我受益匪浅,这样 的兴趣和习惯贯穿了我终生。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上小学三年级, 父母双方都受到冲击。有一年多的时间,父母经 常被隔离审查,哥哥又到处去串联,就我和五六 岁的妹妹在家。不过邻居都挺和善,常常帮助我 们。我从小自立性也较强,倒也没有碰到什 么特别困难的问题。 1969—1972年,父母下放农村,带着我们 三个孩子一起去,地点是陕西南部的汉阴县高梁 公社界牌大队。虽然那里很穷,但随父母一起, 他们工资照发,乡亲们也很友好,我正处在不知 发愁的年龄,因此这段经历在我的记忆中就是一 段轻松快乐的乡村时光,记住了很多田园景 色、质朴友好的同学和自身水平有限却又极为努 力的老师。但是这里的人们确实很贫穷,到了春 上灶头断炊,政府提供一些三四分钱一斤的返销 粮,一块钱就能让全家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但有 不少人买不起,每到这时,到我们家借钱的人一 个接一个。不少老乡确实还不起钱,很多人就用 砍的柴偿还,一角钱一大捆,每到这时我们家里 的柴垛子堆得和房子差不多高。后来我们启程返 城时,全队几百人来送行。最令人意外的是,几 乎所有借钱的人都尽其所能还钱,有人连夜从铁 路建设工地上回来,走几十里路去亲戚家借钱。 个别实在没有钱的,就会送来一些土特产。记得 有一个老乡用竹竿串了八只鳖,说实在借不到钱 ,借我们的五毛钱就用它还了。当时我还小,只 觉得好玩,后来回想起来这一幕幕挺感慨的。印 象深刻的还有,虽然生活艰难竭蹶,老乡们却并 非整日愁容满面,田间地头总是欢声笑语,晚饭 后的“侃大山”也很幽默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