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戴国煇讲台湾·台湾与台湾人:追求自我认同
ISBN: 9787510899942
戴国煇(1931-2001),他是台湾出身的中国人,是20世纪日本主流学界、舆论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人学者。他最早在日本通过严谨学术论证,提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主张。台湾省立农学院农经系毕业,东京大学农经博士。1955年赴日留学,任教于日本立交大学长达30年。1996年返台定居后,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成功大学、交通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
总序1 给读者的话 林彩美 惋惜戴国煇(1931.4.15—2001.1.9)没能看到今天祖国欣欣向荣的景况。但是他留下《戴国煇文集》与《戴国煇全集》获得九州出版社的青睐,他们透过戴国煇的学生雷玉虹女士与我联系促成这桩好事。《戴国煇文集》即将初次在祖国出版与读者见面,他应该含笑九泉。 戴国煇与祖国的接触始于1988年10月30日,他陪同所任教的立教大学校长参加与南开大学结成姊妹校的仪式。此后到2000年之间,他偶尔会到祖国参加学术研讨会、旅行与演讲等。然而所能直接接触的人毕竟不多,一般读者对他该是陌生的。 承蒙大师、挚友们惠赐大作盛情推荐戴国煇,让读者认识他。我要替他向诸位大师挚友深深鞠躬,由衷感谢。我在此也要感谢九州出版社与雷女士玉成《戴国煇文集》在祖国付梓,成全他的心愿(与其让一亿日本人读他的书,我揣测他更希望十四亿中国人读他的著述)。 戴国煇一生命运多舛,出生于被殖民的台湾,遭遇十五年日本对祖国的侵略战争,台湾人不能声援更不能共赴国难,还被迫站在祖国的对立面配合寇雠间接打击祖国,甚至于年轻人被征召去对岸当军夫帮日本军搬运枪炮、做杂务或当翻译,真是不堪回首。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回归祖国。国民政府来台湾接收(被喻为“劫收”)官员的傲慢、公器私用,加上通货膨胀、物价飞腾等社会与经济问题,民怨四起,1947年爆发二二八事件。1948年发生“四六事件”,以师范学院为主体联合台湾大学所发起的以“救苦、救难、救饥荒、停止内战”诉求为主的学生运动。当时有自大陆来台就读的学生,以及本地不少的知识分子抱有社会主义倾向,引发当局的大规模逮捕行动。当局为防范台湾“赤化”,于1949年5月20日颁布台湾省“戒严令”。 “宁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人(匪谍)”的耳语流窜,全岛屏息,噤若寒蝉。是时戴国煇就读建国中学。他避开是非之地台北,悄悄南下报考省立台中农学院农经系。刻意低调,不露头角,不生是非,只求平安度过大学四年与预备军官训练一年,目标是通过考试争取留学的机会。 1955年他如愿负笈东瀛,代父探望战后不曾回台的二哥于东京。他想先报考东京大学农经系硕士班,在日本待两三年再转赴美国。逃离台湾的解放感,让他立马与志同道合的留学生组织读书会、联合东大中国同学会又办会刊《暖流》。此番举动不慎碰触到“台湾驻日大使馆”的禁忌,上了黑名单导致旅行证件被注销。此后,只能留在日本做研究。好在日本战败后尚有学术研究的自由、史料也充足,颇能任其涉猎并养成他收集书籍之嗜好。 他站稳自己的人生主轴,公正不阿,不偏不倚,以出生在台湾的客家人与中国人的立场写台湾史。追溯甘蔗糖业的发展写出两岸经济史。以知日而不是亲日的滞日华侨身份研究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两岸关系史以及台日关系史、华侨史。以带着原罪的汉人后裔,替台湾少数民族收集资料并研究编写英勇抗日的雾社蜂起事件。也因长期(四十一年)滞日,更有立场以中国人身份频频写时评给广大日本人民谆谆的诤言。倾三十年心血投入亲身经历的二二八事件史料的搜集与研究。戴国煇的史论、文笔铺叙引人入胜,长短论文仿如叙说一则则故事,把自身经历遭遇串连到海峡两岸及中日关系的故事之中。 我很想念这位史才、史德兼备的朋友——戴国煇。他在举世疯狂时让大家清醒,他在别人有偏见的时候,毅然廓清矫正偏见,不屈不挠,坚持守住自己的立场。且得到令人钦服的佳绩。 ——著名历史学家 许倬云 戴国煇·正本清源的台湾史 这不是陈词滥调的陈旧讲述, 而是一趟抽丝剥茧有关台湾过去一百年历史的探险之旅, 将台湾的长程和今日的过去,都纳入研究并有所记录。 从历史根源处,讲述台湾何去何从。 是著作等身的台湾历史学家戴国煇先生 一生呕心沥血,将他的生命与研究化为一体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