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人生的意义/牛津通识读本
ISBN: 9787544731782
特里·伊格尔顿(1943一 ),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1964年大学毕业后任雷蒙·威廉斯的助理研究员。1969年到牛津大学任教,长期担任凯瑟琳学院沃顿英文和文学理论讲座教授,现任曼彻斯特大学英文讲座教授。从60年代末开始,伊格尔顿以“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评析当代西方各种美学和文学批评流派,分析和评价英美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当代美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界影响广泛。主要著作有 《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引论》《审美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幻象》《理论之后》《莎士比亚与社会:莎士比亚戏剧论文集》《力量的神话:对勃朗特姐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第1章 提问与回答 哲学家有一个惹人讨厌的习惯:喜欢分析问题,而不 是解答问题。我也准备以分析问题的方式开始我的论述。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真问题还是只是看上去 像个问题?是否有什么能充当答案?或者它只是一个伪问 题,类似于传说中的牛津大学入学考试题目,只有一句话 :“这是一个好问题吗?”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初看好像和以下问题差不多 :“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在哪?”“象牙是什么颜色的?” 但真的差不多吗?是不是更接近这个问题:“几何学趣味 何在?” 有些思想家认为人生的意义问题本身并无意义,之所 以如此认为,有一个相当坚实的理由。意义是一个语言层 面的东西,无关实体。它是我们讨论事情的某种方式,而 非像纹理、重量、颜色那样,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一颗卷 心菜或一张心电图,其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当我们谈论它 们的时候它们才有意义。照此推论,我们可以通过谈论人 生来让人生变得有意义。但即便如此,人生本身还是没有 意义,就像一朵浮云本身没有意义一样。比如,声称一朵 浮云为真或为假,这根本行不通。真与假仅是我们关于浮 云所作的人为命题的功能。与多数哲学主张一样,这个主 张也存在问题。届面我们会考察其中的一些。 我们一起来简单地看一个比“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更唬人的质问。也许我们所能提出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为 什么一切事物会存在,而不是不存在?”为什么会存在那 些事物,我们首先可以问其“意义何在”?哲学家们对这 个问题是真是伪存在争论,不过大多数神学家的意见是一 致的。对多数神学家来说,答案就是“上帝”。上帝之所 以被称为世界的“造物主”,不是因为他是一切创造者的 创造者,而是说,上帝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根本原因。据神 学家说,上帝乃存在之基础。即使这个世界从不曾开始, 这一点对他来说也依然成立。即使某些东西亘古就有,他 依然是一切事物之所以存在的终极因。 “为什么存在万事万物,而非一片虚无?”这个问题 可以粗略地转换成“这个世界是如何产生的?”它可被视 为因果论的问题:在此情形下,“如何产生”即指“从哪 里产生?”但这显然不是这个问题真正想问的。如果我们 努力通过讨论世界万物从哪里产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 找到的那些原因就包含在这个世界当中;这就变成循环论 证了。只有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原因——一个超验的原 因,正如设想中的上帝——才能避免以这种方式被拖回论 证本身。所以,这个问题事实上并不关乎世界如何产生, 并且至少对于神学家来说,也不关乎世界的目的,因为在 神学家眼中,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任何目标。上帝并不是宇 宙工程师,在创世时有一个从战略上经过盘算的目的。上 帝是一个艺术家,创造世界只是为了自娱自乐,为了享受 创世这个过程本身的乐趣。我们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大 家觉得上帝有某种扭曲的幽默感了吧。 “为什么存在万事万物,而非一片虚无?”毋宁是一 种惊叹:我们很容易推想原本是一片虚无,事实上却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