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59.90
折扣价: 38.90
折扣购买: 成为更理性的人-哲学始于惊诧
ISBN: 9787573015501
在我国每年端午节的时候,网络上便会爆发一次围 绕粽子口味的大论战。南北方的朋友们自动划分为两个 阵营,无形中形成了两个“党派”:“甜粽党”和“咸 粽党”。每年此时,我这个出生在北方但沉迷于广州咸 肉粽的人就变得左右为难了,我的胃似乎早已背叛了自 己的籍贯。于是,吃粽子突然成了我的一个问题:究竟 应该是在家人热切的目光下吃下甜枣粽,还是坦率地告 诉他们,只有咸肉粽才是正宗?为了维护和谐的家庭关 系,我还是把到嘴边的话连同甜枣粽一起吞到了肚子里 。…… 关于习俗背后是否存在客观标准这一问题,仔细想 来其实并不容易回答。还是以粽子为例,为了维系一个 北方家庭和谐的价值观,我不得不承认甜枣粽是正宗的 ,但是我的口舌和肠胃却很真实地提出:“我要吃咸肉 粽。”好像在习俗背后,有一个更“自然”的身体在向 我证明,习俗不是最gao标准,在习俗之上是存在真理 的,那就是咸肉粽更符合人体的自然需求!面对身体诚 实的声音,我的脑袋却不敢承认。因为可能咸肉粽只是 适合我这一个人的身体需求,对于其他偏爱咸肉粽的同 道中人,我并不能确定他们究竟是出于习俗的规训还是 遵循了身体的自然。 自然和习俗真的是截然对立吗?有人提出了不同的 意见。比如达尔文(Darwin),除了《物种起源》,他 还写过一本书叫《人类的由来》。他认为自然选择本身 使得人类发展出一些社会本能,比如说同情心等,它们 能够使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变得更加强大。类似地,社会 生物学家威尔逊(E. O. Wilson)也认为,人之所以会 形成现有的习俗和道德信念,并不是人为及后天的发明 ,而是有其生物学的基础。在他看来,人的习俗观念和 生物的进化逻辑是类似的,各种生物为了在生存竞争中 存活,经过漫长的进化筛选而具备了不同的生理构造。 同样地,人的习俗或者道德观念也服务于人的生存竞争 。比如近亲繁殖生育的后代生理或智力有缺陷,而这些 后代自然不利于生存竞争,所以人类将乱lun视为禁忌 。这样一来,习俗和自然也就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们也 携手并肩发展。这种解释的确有助于我们理解很多古老 的习俗,特别是那些能够影响人类生存的习俗;但是对 于其他更多的习俗,似乎无法全部由人的生物性来解释 ,就像基因无法完quan决定对自我的理解一样。 如果生物学不能完quan解决习俗和自然如何统一的 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习俗背后没有那么明显的生物学 标准,那么一个麻烦的问题就来了,是不是每一种习俗 都值得被尊重?就像我开篇讲到的两个例子一样,咸粽 子和甜粽子是否都有同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