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外语教研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30
折扣购买: 知性生活术:从容面对人生后半场
ISBN: 9787521327731
写日记 虚荣心必不可少 我的一个年轻同乡曾向 我诉说他的苦恼:大学毕业 后在一个还不错的公司干了 几年,莫名有种陷入瓶颈、 丧失自信的感觉。他虽年轻 ,却言语老成,不时提及“ 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之类 的词汇,看起来是个认真而 正派的人。 于是我问他:“你平时有 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吗?” 年轻人似乎有些不好意 思。 “那个……实在是没怎么 写过。曾经有好多次想坚持 写来着,但总是没多久就放 弃了,都怪我意志太薄弱。 ” “不能坚持写日记,不一 定就是意志薄弱。但可以肯 定的是,假如你一门心思认 定是这样,说不定你就真的 会变得意志薄弱。依我看, 这样的想法还是不要为妙。 坚持记日记向来都不是件轻 而易举的事,任谁都是如此 ,但不能就此便丢掉了写日 记的虚荣心。” “虚荣心?” “自古以来,写日记的大 多是精英阶层,只有文化人 才会去写日记。在古代,写 日记的一般都是贵族文人, 现代人通过写日记去效仿那 样的文化生活——这么做自 然是出于虚荣心,但绝非坏 事。尤其是在人年轻的时候 ,为虚荣而完善自我、发奋 图强的情况并不少见,绝对 不容小觑。” 这段谈话之后,我回顾 起了自己写日记的经历。 样式不变 大概是因为生于文化贫 瘠之地,我周围向来没有人 会去写日记。我最初知道“ 日记”这个词,还是因为它 是暑假作业中的一项。7月 28日(星期五),晴。29 日(星期六),阴。至于几 点起床的,那天又做了什么 ,因为是隔了好久才想起来 补写的日记,记忆已经模糊 不清了。想不起来,却又不 敢胡编乱造,一时不知如何 是好,便扔在一边不去管它 了。直到快开学了,那一栏 栏的空白已变得触目惊心, 良心也随之麻木起来,我才 胡乱应付一番将它们填完了 事。其他孩子是否像我一样 应付差事,我不得而知,但 如此这般炮制出来的日记总 是让我心生厌恶。班主任也 无暇去一篇篇细读——即便 有时间,他们也没有这般的 教育热情。他们只会拿起刻 有“已阅”字样的圆圆的小印 章,啪地按上去——此外再 无任何批改痕迹。 对我而言,写日记虽算 不上无聊,但至多也就是众 多可有可无的事项之一而已 。之后,战争爆发,我应征 入伍,战争结束后历经波折 上了大学,又费心费力地当 上老师,日子就这样没滋没 味地一天天过去。 我教书的地方虽是名校 ,但工作却毫无乐趣可言。 与我在学生时代曾做过兼职 教师的学校相比,虽然这里 的学生素质高了很多,但教 育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却已 然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生活一直这样继续 下去,一切都将无法挽救。 我开始不安起来,最后终于 下定决心,道明去意。忘了 是校长还是主任曾嫌恶地对 我说道:“在如此优秀的名 校工作,却轻率地提出辞职 ,以后的简历上也会留下污 点。”俗不可耐的老家伙, 趾高气扬什么,我一路这样 想着。回到家里,我生出了 把这样的想法记录下来的念 头,便找出一直写得断断续 续的日记,将这些无聊的想 法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从 那时起,我开始真正写起了 日记。回想起来,那已经是 差不多六七十年前的事情了 。从那时起的每一天我都留 有墨迹,无一日空白。 最初的几年里,我每年 都会买新的日记本。年末时 ,从堆积如山的日记本中取 出一册,拿在手里仔细品读 ,也堪称一件赏心乐事。不 过,自我陶醉也会让人觉得 无聊,来自心底的“这就满 足了吗?”的声音却出乎意 料地清晰。这样的念头也是 写日记的乐趣之一。 我记得是在昭和三十三 年(1958年)的时候,博 文馆将我编号N0.2的日记买 走了。我不知道他们为何对 这本日记如此感兴趣,但对 打破了他们的出价纪录却颇 为得意。我讨厌没有价值的 日记——当时冒出的这个念 头,我至今都记得清清楚楚 。 博文馆不仅是日记出版 方面最为优秀的出版社,对 写日记的人的想法也洞若观 火。年复一年,他们做的日 记本样式没有丝毫变化。甚 至连书匣、装帧都没怎么变 ——当然每年会与之前有所 区别,但核心的部分从来不 曾改变。毕竟是一年到头三 百六十五天打照面的日记本 ,稍一用便散架的话,委实 令人扫兴。写日记如同埋头 跑马拉松——准备不足的话 ,便随时可能中途掉队。 匣子也必须结实,无论 被如何粗暴地对待都能完好 无损,这样才能让人安心。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虽 每天要取用日记本多次,却 并没有专门装日记本的匣子 。把十年、十五年的日记一 本一本地摆在面前时,我会 莫名感怀,感觉它们熠熠生 辉,同时也会不由得想,这 就是我的人生全集啊!如今 ,我的日记已经超过了五十 本,书架已然放不下了,我 便只好将其中一部分移到他 处。此前一直念兹在兹的如 需紧急转移该如何是好的担 忧,也渐渐被放下了。 P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