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书籍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02
折扣购买: 汇率风暴(中美货币战争内幕揭秘)
ISBN: 9787506822640
购买力平价论与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通胀陷阱 所谓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究竟是什么意 思? 这个问题在主流经济学家那里被一些专用术语和算式绕得无比复杂(我 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明白这个概念),其实它的经济涵义极为简单。我们试举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在一分钟内使事情讲清楚: 假定美元与人民币汇率(目前)约为:1$,6¥($,美元。¥,人民币元) 再假定:1$在美国可买0.5个汉堡包(即1个汉堡=2$),而在中国则可买 1个汉堡包(即1个汉堡:6¥=1 s o 那么据此,同样之1美元即6元人民币——其购买力在美国与中国呈现不 等价(非平价)。6元人民币(即1美元)的币值在中国被低估一倍,因为同样之 6¥/1$在中国的购买力高于美国的6~/1$一倍——故人民币应当升值一倍 ,其购买力即币值方可与美元相当。 如果汉堡包在中国的售价应提高一倍,那么1美元(即6元人民币)在中国 也仅能购买半个汉堡包。那么,人民币6元与美国之1美元之间的购买力水准 方可拉平(即实现统一价格one price rule)——拉平之后,则实现所谓“购 买力平价”(PPP) 。 所以用所谓“购买力平价”论拉升人民币升值,即意味着让人民币币值 上调,以及被人民币所估值的全部物价,对美元同步上调。 因此,在人民币升值后,人民币平价购买力将呈现一种矛盾的变化—— 对以人民币估值的国内商品,人民币的购买力不升反降。而对以美元估值的 国际商品,人民币的购买力不降反升(这也就是购买力平价论中所谓“绝对 平价”与“相对平价”关系的实际涵义)。 可笑也可恨的是:狡猾的美国人利用中国主流经济学的学舌鹦鹉来欺骗 中国百姓。让他们天真地认为:人民币不断升值就可以用同样的钱买更多的 汉堡包。殊不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达到中美平价购买力后,意味着等 量人民币在中国市场上买到的汉堡包只会比以前更少——因为物价上涨了。 这是主流经济学鹦鹉们祸国殃民的一个最新实例! 据报载:迫于美国压力,近期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上升3%;那么 中国国内以人民币估值的物价指数也就普遍对美元涨价3%,而这正是美国 所要求的! 事实上,中国人均收入远低于美国,购买力也远低于美国。如果人民币 汇率升值,则必然导致物价联升,中国低收入者势必将进一步地陷入贫穷化 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