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史人物论稿

秦史人物论稿
作者: 王子今|责编:史慕鸿
出版社: 中国社科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4.50
折扣购买: 秦史人物论稿
ISBN: 9787520385282

作者简介

王子今,1950年生于哈尔滨。西北大学考古学学士、历史学硕士。曾任教于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已出版《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2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古史性别研究丛稿》《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称谓研究》《东方海王: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秦汉交通考古》《秦汉名物考》《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匈奴经营西域研究》《长沙简牍研究》《秦汉儿童的世界》等学术专著40余种。

内容简介

秦文公和史敦 《秦记》是秦国的史 书。太史公撰作《史记》 ,采用了许多《秦记》提 供的历史记录。其中有很 多详密的社会信息、新鲜 的文化逸闻、生动的人物 肖像、精彩的历史片段。 《秦记》最初撰述,应当 始于秦文公时代。秦人重 史的传统,对于文明的继 承与发展,形成了有积极 意义的长久影响。 一 《秦记》的意义 秦始皇时代推行政治 强权和文化专制政策的最 突出的表现,就是焚书。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 纪》记载,对于是否实行 封建制度,“始皇下其议” ,博士齐人淳于越的主张 被否定,最终以李斯坚持 的推行郡县制的意见作为 这次政治辩论的结论。然 而李斯又针对淳于越的政 见,指出当时“今诸生不 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 惑乱黔首”的问题,提出 对以“学”议“令”的行为“禁 之便”。建议焚书:“臣请 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 藏《诗》、《书》、百家 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 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 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 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 以吏为师。”李斯的主张 得到秦始皇的认可。 所谓“史官非《秦记》 皆烧之”,就是各国历史 记载都被取缔,只留下秦 国的史籍。这就是司马迁 在《史记》卷一五《六国 年表》中说的:“秦既得 意,烧天下《诗》《书》 ,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 所刺讥也。《诗》《书》 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 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 。惜哉!惜哉!独有《秦 记》,又不载日月,其文 略不具。”司马迁感叹诸 侯史记之不存,所谓“独 有《秦记》”,即“史官非 《秦记》皆烧之”的后果 。所谓“又不载日月,其 文略不具”,指出《秦记 》内容其实并不很完备。 不过,他同时又肯定,就 战国历史内容而言,《秦 记》的真实性是可取的: “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 采者,何必上古。”对于 以为秦史记录不值得尊重 的态度,司马迁有所批评 :“传曰‘法后王’,何也? 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 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 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 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 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悲夫!”司马贞《索隐 》:“案:言俗学浅识, 举而笑秦,此犹耳食不能 知味也。” 李斯建议焚书时首先 提出“臣请史官非《秦记 》皆烧之”的第一条原则 ,说明对《秦记》的特殊 看重。对于秦人来说,史 学是有用之学,史书是有 用之书。 二秦文公十三年:初 有史以纪事 秦文公是秦史发展进 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君主。 在确定“西垂”的政治重心 地位之后,向东发展,逾 陇山,至于“汧渭之会”。 秦人长期在西汉水上游和 渭水上游活动,经慎重考 虑,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 域的抉择中确定往河渭方 向开拓。这是非常重要的 战略决策。秦文公在关中 平原西部确立了行政中心 ,进行祠祀建设,经营信 仰秩序。《史记》卷五《 秦本纪》记载: 文公元年,居西垂宫 。 三年,文公以兵七百 人东猎。 四年,至汧渭之会。 曰:“昔周邑我先秦赢于 此,后卒获为诸侯。”乃 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 之。 十年,初为鄜畤,用 三牢。 十三年,初有史以纪 事,民多化者。 十六年,文公以兵伐 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 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 岐以东献之周。 十九年,得陈宝。 二十年,法初有三族 之罪。 二十七年,伐南山大 梓,丰大特。 四十八年,文公太子 卒,赐谥为竫公。竫公之 长子为太子,是文 公孙也。 五十年,文公卒,葬 西山。竫公子立,是为宁 公。在“秦襄公既侯,居 西垂,自以为主少嗥之神 ,作西畤,祠白帝,其牲 用聊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之后,秦文公又“初为鄜 畤”,“得陈宝”,以及“伐 南山大梓,丰大特”,都 有充实信仰世界,建立祠 祀体系的性质。后者有体 现向秦岭以南发展的试探 。“文公以兵伐戎,戎败 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 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 之周”,显示出国土与国 民控制的新进展。 “法初有三族之罪”,说 明了司法体制方面对周制 及东方传统的认同。 这位执政五十年的秦 公,将秦史推进到新的历 史阶段。除了“伐戎”军事 成功之外,文化建设方面 功绩的突出表现,即: 十三年,初有史以纪 事,民多化者。金德建在 他的学术专著《司马迁所 见书考》中有《(秦记)考 征》一文。其中写道:“ 开始写作《秦记》便在这 一年。秦文公十三年是公 元前七五三年,比较《春 秋》的记事开始于鲁隐公 元年(前七二二年),还要 早三十多年。”也就是说 ,秦人正式记录史事,甚 至早于《春秋》。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