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
ISBN: 9787511348418
白落梅,隐世才女,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心似兰*,文字清淡。其散文在***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三十余篇。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已出版作品《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等。
竹源 那是一座古老的南方小村庄,它有一个美丽的名 字,叫竹源。村庄居群山之间,绿水之滨,翠竹隐隐 ,四季常青。那条悠长蜿蜒的乡间小径,行走过荷锄 归来的农夫,骑牛吹笛的牧童,池塘浣衣的村妇,孤 舟江雪的钓翁,还有提篮择菜的老妪。 我的外婆,从一个叫香塘的村落,嫁到了竹源。 一位殷实的富家小姐,下嫁给一户中下贫民,在当时 并非是传奇故事。对外婆来说,她的出嫁,不过是命 运一次简单的迁徙。外公虽然家境清寒,带给外婆的 却是一生的安稳和幸福。 嫁给外公的第二天,外婆褪下了锦缎旗袍,从此 穿着民国时期平凡村妇的简衫。外婆说,外公也穿过 长衫,那是去城里赶集时的衣着,素*里穿的皆是马 褂。后来,她把旗袍和长衫锁进了陪嫁的樟木箱里, 当作是青春的回忆。任凭岁月爬满双肩,过往的恩情 ,一如当年,被**珍藏。 那条乡间小径,也是我去外婆家的必经之路。儿 时居住的乡村与竹源,仅隔了两公里山路。看似简短 的路程,沿途尽现美丽的自然风光。山花夹径,翠鸟 栖枝,转角路口*是别有洞天。星罗密布的稻田,随 处可见散养在外的水牛和家禽。过石桥,于溪流泉涧 边停留片刻,总不忘摘一束野花,装点陶罐。 逢年过节,或是寒暑假,去外婆家成了幼年*快 乐的时光。记忆中的外婆,已是佳人迟暮,丝毫看不 出她年轻时的风华。常穿一件蓝色斜襟盘扣的上衣, 戴一顶黑色的丝绒帽子,帽子的右边绣一朵小花。外 婆身材瘦小,面容慈祥,她用那双布满皱纹的双手, 给我做了许多美食,充实了那段瘦瘠的岁月。 后来表姐跟我说,在竹源小舅家的*子,应该是 外婆此生*开心的时光。外婆生下小舅已四十出头, 直到小舅成家立业,彼此亦不曾分开。外婆自从嫁至 竹源,勤俭持家,送走翁姑之后,与小舅一同生活, 大小事务全由她做主。朴实的农人,用他勤劳智慧的 双手,创造了一番富饶的场景。他们守着美丽的家园 ,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 家里杀猪宰*,或是地里收了新鲜瓜果之类的, 母亲总让我和哥哥拎着竹篮,走几里山路送去外婆家 。田地里,水塘边,小道上,散落着耕种行走的农夫 浣女。当时只觉世上人家竟是那般繁华,丝毫没有偏 远村庄的清冷之感。而我*想象不到,有**,我会 远离这条山径,迷失在异乡的街头,茫然无措。 外婆系一素布围裙,立于灶前,做几道农家小菜 。青椒炒肉片,粉炸小河鱼,茉莉花炒*蛋,是儿时 对美食*纯真的回味。柴火烧得喜乐,伴随煎炒之声 ,响彻四壁。炊烟透过黛瓦,袅于庭前,直至散漫了 整个村庄。这就是平凡的烟火人家,连燕子亦不舍丢 下旧巢,和檐下的蜘蛛做伴,看流水华年,光阴往来 。 打理好厨房的一切,外婆才会坐下来,给自己斟 一杯**花或是桂花浸的酒,细细品尝。庭院的小竹 桌上,早已摆放了各式点心,杨梅酥、兰花根、桂花 糕,一壶自制的山中野茶。庭前的枣树,结满了果实 ,葡萄架下,拂过乡间淡泊的清风。耳畔有外婆的喃 喃絮语,她总是在重复过往的故事,而我亦百听不厌 。 直至*暮西斜,晚照催急,亦无归家之意。盼着 假期,住了下来,安享着与外婆同榻而眠的快乐时光 。如水月夜,案几上一盏煤油灯,外婆坐于灯下,缝 补旧衫。我斜倚在她出嫁时那张雕花古*上,看着她 一针一线地织补*子,思绪竟有了漫漫远意。人世风 景可以这般俭约,门外犬吠的声音也随之安定。 在外婆的哄拍中缓缓睡去,以为可以过到地老天 荒。梦里却生了伤情,在我韶华之时,独自背着行囊 ,走过乡间古道,闯荡江湖去了。后来此梦成真,我 被岁月放逐,去寻找江南的另一种风光。那个杏花烟 雨的江南,诗人词客的江南,风景如画的江南。只是 ,从此与朴素的*子,渐行渐远。 昼长人静,屋后满池的睡莲,在月光下徐徐舒展 。直至阳光透过珠帘,洒落窗棂,方见着外婆于镜前 梳理头发。小小的妆奁里,有许多精致的银饰,只觉 外婆的人生,亦如这妆奁,华丽深藏。后来这些银饰 交付给了母亲,母亲又转托于我,它们随我天涯迁徙 ,落得流离失散,所剩无几。 风静*闲,外婆在庭院择菜剥笋,我于花圃扑蝶 嬉戏。门外村落路亭,柳溪梅畔,皆在*光蝉声里。 世上万物皆具灵性,无有不好。曾经一度以为,外婆 的一生,会如静水长天,永无止境。她的生命,亦在 我们身上,长出了繁盛的枝叶。 所以我可以固执地飘荡在异乡,做一个安然的游 子。始信每年回归故里,外婆依然健在如初,或在门 前和邻舍闲说家常,或在桌畔绣花缝衫,或于藤椅上 静心养神。我知道,她会随时光缓慢老去,却一直会 在。 每次回家,我珍惜着与外婆相处的简短*子。和 往常一样,泡一壶茶,装几碟糕点,说说她的过去, 我的现在,还有未知的将来。我告诉她,我对文字的 喜爱,以及对故乡*木山石的情怀。我甚至给她念诗 读词,不识字的外婆竟也喜欢诗中意境,说唐代那个 叫王维写的诗,像是一幅水墨画,恬淡安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 孙自可留。”曾经外婆是那竹林的浣女,如今的我, 则是徜徉在秋天的过客。人生萍水,聚散匆匆,外婆 无数次站在离别的路口,目送我远行。我从没有勇气 回头去看她不舍的目光,害怕深邃的情感,会穿透薄 弱的背影,直抵忧伤的心灵。 世事喧然,人生徙转,阴晴不可预测。外婆在旧 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悄然辞世,那时的我,还在这座古 城里煮茶听雪。临回乡的*子仅差一周,外婆却不再 等我。那一*,只觉天地荒芜,人世的生离死别,割 心裂肺,胜过一切悲痛。 独自在啼泣声中慢慢睡去,外婆的魂魄竟未能入 梦来。我心有愧,没有赶回去送她,只在佛前,为她 点亮一盏油灯,愿她在归去的路上,步步生莲。生命 飘忽无常,一个人*终得以投宿于故土,亦是福报。 只写了一段简短的悼亡词,词的内容是这样的。 “外婆承诺过我,她去了那个世界,会托梦告诉我, 那里是什么模样。我曾谎骗她,说人死去会有灵魂, 有**,她和英年早逝的小舅,还有外公一定可以天 上重逢。外婆一生茹素行善,这个微小的心愿,而今 已然成全。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 多。何如尊酒,*往烟萝。外婆,我祝福你。” 当我再次行走在那条乡间小路,是去外婆的坟前 。暖*和风,南方的村庄已有春意,几树野梅孤独绽 放,与世不争。翠竹山上,多了一座新坟,而黄土下 面,躺着的则是外婆的一掊骨灰。人生这样无奈酸楚 ,一旦辞别,竟是永远。 母亲说,外婆死时已无牵挂,叫我莫要多生悲戚 。外婆以九十四岁的高龄老去,也算是寿终内寝,算 是有情有义。此次离别,再来时又不知是何*,唯有 坟前的*木,可以伴她长宁。 P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