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风云录

中国历史风云录
作者: (日)陈舜臣|译者:陈亚坤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7.08
折扣购买: 中国历史风云录
ISBN: 9787563379736

作者简介

陈舜臣,他是生于日本的华裔作家,他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他一生充满传奇,获奖无数,他是一位实力派作家,他深受柏杨、司马辽太郎的推崇。 他的作品风行日本四十年,他著述等身落落大满百余种,作品风靡销量多达两千万,推理小说、历史小说、随笔游记,无一不举重若轻娓娓写来。 他是第一位囊括直木奖、江户川乱步奖和推理作家协会奖的推理小说家。

内容简介

古代遗址与神话 1 “梦幻般的夏王朝遗址?” 这是日本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报纸的头版头条,介 绍了一份关于中国的考古学调查报告。 ——真是如此重大的事情么? 很多人都这样问我,甚至连广播电视台的人都上 门来问。 “梦幻”这个词惹人遐想;同样,“到底有没有 夏王朝”这个说法也让人疑窦重重。 以《史记》为首的中国古代史书,记录了三皇五 帝之后夏殷周三个世袭王朝的交替过程。只不过在这 个时间段内,划分神话时代和历史时代的时间点成了 一个问题。三皇五帝属于神话时代,这一点基本没有 什么疑问。 现代史学对于缺乏证据的传说是持否定态度的。 殷王朝的存在性就曾受到广泛质疑。中国史学家中很 少有人主张殷王朝不存在,但国外持这种观点的人非 常多,“不存在”一说基本已成定论。日本的白鸟库 吉(1865-1942)论证了“殷王朝虚构说”的合理性 。大概从1899年起,人们开始关注甲骨,不久就确认 了殷墟的存在。仅在二战之前,对殷墟的发掘就进行 了15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翌年——1950年开始 ,发掘工作得以再度展开。 甲骨上刻有文字。对殷人来说,所有事情都可以 占卜,从气象到狩猎成果,无所不包。所谓甲骨,指 的是龟甲和兽骨。在甲骨上刻阴字,然后灼烧出裂纹 ,根据裂纹来判断吉凶。举个例子,想占卜“明天下 不下雨”,首先要把这件事情刻上去,这叫做“贞问 之辞”。钻灼后出现裂纹,对此进行判断的人叫做“ 贞人”,由他来揭示结果。比如他在甲骨上刻了“明 天下雨”,这叫做“繇辞”。有时刻字在“下雨”或 “没下雨”已经发生后进行,此时叫做“征验之辞” 。这些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被统称为“卜辞”或“契文 ”。 卜辞相当于现在汉字的远祖,所以解读卜辞并不 困难。卜辞中,关于王的出入平安与否和梦兆吉凶的 贞问比较多,提及王的祖先的也不少。由这些卜辞, 人们知道了殷的历代王名。如果和《史记·殷本纪》 中的记述相对照,二者的王室世系基本一致。于是, 殷王朝的存在性就不容置疑了。只是年代还需确认, 不过可以推定,殷王朝推翻它的前朝是在公元前1600 年左右,之后世系延续了四百多年。 那么,殷王朝创始人成汤即武王所消灭的“夏王 朝”,到底存在过吗?迄今所发现的甲骨文,仅有殷 武丁前后到殷灭亡(推定是在公元前1028年)之间约 二百多年这一部分。假如殷王朝持续了四百年,前半 部分的记录就缺失了。 我们和《史记》保持一致,用“殷”来称呼这个 王朝。不过,相较“殷”而言,现在的中国多用“商 ”来称呼。《史记》中记载,殷的远祖契,是舜的司 徒,受封于商地,以“商”作为王朝的别名由此而来 。虽然几经迁都,但王朝子民都没有停用过“商”这 个自称。 殷墟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的甲骨片,还有王都遗址 及王陵,所以其存在性就有了确凿的证据。但是之前 的夏王朝的存在与否,则无明确的证据佐证。 最近,遗址的发现使报纸版面的讨论氛围活跃了 起来。不过,仅就目前的这些证据还不足以断言这就 是夏王朝的遗址。在和夏王朝有关的遗址考察中,若 有如甲骨文那样的文字出土就好办了,但目前还没有 相关的报告。遗址虽然被城墙围起来,但是作为王都 ,还是被认为面积过于狭小。而反对者则认为,作为 公元前2000年的王朝王都,规模大不到哪里去才对。 按古代传说所言,由禹开创的中国最早的世袭王朝夏 ,共十四代十七王(因有兄弟继承等),持续了四百七 十年。 暂且不管夏王朝有没有存在过,真实存在的殷王 朝的确推翻了之前的世袭王朝。无论甲骨文还是口头 传承都表明,殷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 甲骨文中的“夏”字,上半部分是个□,头上像 是戴着鸟羽饰品,脸上像是戴着面具。在古代,领导 人类群体的是上知天意的巫师。“夏”字的上半部分 说的就是这种巫师,而下半部分的“□”,描绘的是 双脚舞动的样子。“夏”,指的是上知天意的伟大人 物,也就有了“伟大”的意思。 再没有别的字比这更适合做王朝的名称了吧。而 用这个字来指代草木最繁茂的季节,也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一说,“夏”和“下”同音,有和“天上”相 对的“天下”的含义。总之,不管理解成“伟大”还 是“天下”,用“夏”做王朝名称都是很合适的。 还有一种可能,处于领导地位的几个家族都被称 为“夏”。这样,“夏”给人的感觉就不是固有名词 ,而是普通名词性质的了。 暂且不论夏王朝究竟是真实存在的世袭王朝或仅 仅是个神话传说中的时代,要知道,即便是神话,也 应该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历史。从地下出土的遗物中, 即可窥见古代历史的一斑。此外,如果让神话附丽其 上,并透过神话看历史,亦不失为一种方法。神话虽 不是历史本身,但将神话从历史中剔除,也显得过于 极端。 2 神话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质,从中可以窥见国家 成立的过程。中国神话的特征在于,它具有高度的片 断性,而没有系统性。例如,有个叫共工的神,按理 说已在尧的时代被杀于幽州,然而在舜的时代他又被 流放到幽州,接下来在禹的时代又被驱逐。而讨伐共 工的神——祝融也同样出现在多个意想不到的时代中 。可能这些并不是神的名字,而是民族或官职的名称 。我们所熟悉的善使弓的名人羿,曾仕于尧,但又出 现在夏代,还驱逐过夏的太康(夏王朝第三任王),这 在《史记·夏本纪》中有记述。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