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养

孩子的教养
作者: 徐井才|责编:杨静//丁勇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10
折扣购买: 孩子的教养
ISBN: 978751665922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发现,孩子生活在同 一个世界上,但是展现出来 的教养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 姿态: 有的孩子见人会问好, 有的孩子会朝人扮鬼脸;有 的孩子会将路边的垃圾捡起 来丢人垃圾桶,有的孩子会 对着垃圾桶投篮,或是直接 随手乱丢;有的孩子会宽容 待人,有的孩子会斤斤计较 、睚眦必报…… 孩子之间的教养会有如 此之大的悬殊,原因在于父 母的重养轻教,而这也是当 今许多家庭中的一种通病。 什么是重养轻教?是指父母 注重于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 质条件,而忽略了对孩子的 教育。 通常来说,父母重养轻 教的原因可分为主动和被动 两种。 从主动上来说,父母掌 握了教孩子的主动权,有足 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导孩子 。但是,因为对孩子的溺爱 ,忽视、放弃了对孩子的教 养;从被动上来说,父母有 教导孩子的想法,但是因为 生活所迫,没有时间和精力 去教导孩子。 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 重养轻教,都会给孩子的成 长来带诸多的弊端,比如父 母事事顺从孩子,容易令孩 子形成孤僻、自傲、任性、 自私自利等有缺陷的性格; 父母事事替孩子包办,会使 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发 展,也会让孩子逐渐散失抗 挫折能力,最后变得懦弱、 依赖性强、爱以自我为中心 。 父母给孩子提供好的物 质条件,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是父母需要认识到,我们 对孩子的责任不单单是要给 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 好的生活条件,也要给他们 一个好的教养。只有孩子的 教养足够出色,他们才能很 好地融人社会当中。而孩子 的教养,决定于父母对他们 的教育。 有研究表明,孩子越小 ,其行为习惯、人格、智力 等方面的塑造性就最强,随 着孩子逐渐成长,其探索外 界的欲望和疯狂学习的心也 将越强。但是,如果父母放 弃这个重要的能够影响孩子 一生的教育时刻,选择去惯 养孩子,那么就会造成孩子 教养的缺失。 对父母而言,孩子是爱 的结晶,是生命的延续。对 孩子来说,父母则是他们的 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 行,都会给他们带来深远的 影响。所以,家庭教育是孩 子的人生中面临的第一道教 育。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 曾经说过:“家庭教育是人 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这是说,家庭教育是孩子 日后接受其他教育的基础, 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孩子 才能更好地去接受其他的教 育。这就好比是一棵小树苗 ,树身从小就笔直,它才能 长成一棵笔直的参天大树。 所以,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很 大程度也能够决定孩子的未 来。 究竟什么是家庭教育呢 ?很多父母会认为,教孩子 识字、背诗就是对孩子的家 庭教育。实则不然,家庭教 育有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 它包含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 、品德教育、生活生存能力 的培养等等。 家庭教育是一门渊博的 学科,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 育的过程中,我也曾踏人过 重养轻教的雷区。 我的女儿从小探索欲就 很强,总会做一些令人感到 恼火的事情,比如她会把自 己的玩具拆开,研究其中的 构造;会用水彩笔给洋娃娃 化妆;会翻遍家中的每一个 角落,等等。当我看到她的 这些带有破坏性的表现时, 我总是会大声制止她不要再 继续。 我的制止让家变得整洁 干净,但同时也扼杀了孩子 探索欲。当我发现孩子向我 问“为什么”的频率越来越少 时,她对新事物不那么上心 时,我便知道,我踏入了家 庭教育的雷区,轻视了对孩 子的家庭教育。 从表面上看,孩子的一 些行为带有破坏的性质,但 是透过表象去看内里,会发 现这是孩子们探索外界、寻 求答案、提升自我能力的一 种方式。所以很多时候,我 们用主观的情绪去看待孩子 的某些行为是以偏概全的, 而我们的制止也并不是在教 育孩子。 家庭教育不是手把手教 育孩子,而是在尊重、理解 孩子探索学习的基础之上去 教育孩子,这样才能将孩子 教育成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比如针对我的孩子破坏性的 行为,正确的教育方式是鼓 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探 索和学习,在探索和学习的 过程结束之后,要教导孩子 做好收尾的工作。 对父母来说,养大孩子 很容易,不管是娇养还是糙 养,孩子都能长大。真正难 的是,如何将孩子教育成才 ,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所 以,父母需要注重对孩子进 行家庭教育。 “熊孩子”为什么“熊”?缺 教养 “熊孩子”是一个网络用 语,指的是岁数小不懂事、 调皮捣蛋、无法无天,且没 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孩 子。 这类孩子往往不按常理 行事,做出来的事情令人错 愕、无所适从。这些事情, 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有些令 人怒不可遏。所以,熊孩子 也是当今社会热议的人群之 一。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