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布衣将军--一个女记者笔下的傅作义
ISBN: 9787512662827
平民学校 2014年夏,我再次回到安昌。因为听说历经一 年多修葺,傅作义故居已焕然一新,并对外开放, 与两年前所看到的衰败颓圮景象大相径庭。扩建后 的故居增加了一些傅作义生平展览,让后来者能体 会到先贤的丰功伟绩,以及其对家乡的深厚情谊。 故居北侧不远处,根据原貌恢复了一口池塘, 池塘呈莲藕状,在老人们口中,能听到许多少年傅 作义在此留下的奇闻轶事。池塘向西50米是一片庄 稼地,这里就是傅作义为家乡所筹办的平民学校旧 址。 这所并没有投入使用的平民学校,缘起于抗战 ,湮灭于抗战,短暂的绚烂之后就无声无息,以至 于后人几乎淡忘了那段往事。当我们走进傅作义的 家乡,翻开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傅作义为抗 战、为教育所作所为仍令人唏嘘不已。赤子之情, 日月可鉴。 1938年3月初,侵华日军长驱直入,不到一周时 间,从临汾出发,先后占领了运城、临晋、荣河、 河津等县城,铁骑踏入河东大地,宁静的乡村和古 老的城镇,顿时被嗜血的侵略者变成杀人的屠场。4 月初,日寇兵分两路,由骑兵开路,同时奔袭傅作 义将军的故乡安昌。一路从荣河镇出发,沿黄河滩 南下,取道北赵村、南赵村;一路从临晋镇日军“ 洪部”兵营出发,直奔安昌村。 安昌仅有百余户人家,因紧邻黄河,田少地薄 ,村民多以船运谋生。日军突袭,村民大多乘木船 到河对岸的陕西躲避,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出 行不便的。由于傅作义提前通知家人西渡黄河,逃 到西安、平凉、兰州等地,全家几十口人才躲过一 劫。 日寇为报绥远抗战之仇,进村后见房就烧,见 人就砍,气派的傅家大院也未能幸免于难。傅作义 的父亲傅庆泰发迹后,在老宅东侧盖了三座坐东朝 西的大四合院,宽敞气派,十分显眼。日军此番由 汉奸带领,专门报复性占领安昌,将傅家三座大宅 院全部拆毁,粗大些的木料被拉往荣河、临晋两处 修建炮楼。还未交付使用的平民学校也遭到同样的 命运,盖房子的木料全被运走,修了炮楼。傅家祖 屋因地处偏僻,再加上村民严加保密才躲过一劫, 幸免损毁。 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傅作义故居,距今170余 年,是其祖父傅文鼎于清道光年间所建。坐北朝南 ,东西宽6~7米,南北长25米,占地不到三分。傅 作义同祖父母、父母在这里生活了十多个年头。院 里祭祖、待客及祖父母居住的北房,1958年破旧倒 塌;供家人纺织、贮藏和院门过道的南房,1975年 破旧倒塌;傅作义诞生的西房南室和炊事北室,村 民自发捐助,分别于1961年1月、2002年7月做了翻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