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精)

浮生六记(精)
作者: (清)沈复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50
折扣购买: 浮生六记(精)
ISBN: 9787508696645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沈复 清代布衣文人、画家、园艺师。字三白,号梅逸。 生于苏州书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游幕为生。 中年之后家庭频遭变故,与爱妻芸娘颠沛流离,历尽坎坷。 饥寒交迫中,芸娘病故,沈复悲痛欲*,后随友人四处游幕。 46岁时,他写下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笔墨之间,**哀婉,真切感人。 自光绪四年(1878年)**刊印,百年来流传海内外,至今已有两百多种版本,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 ◆ 译者简介:周公度 知名诗人、作家。 主编《诗选刊》、《佛学》月刊长达十年。2016年签约作家榜,隐居沈复故里苏州,历时半年将《浮生六记》译成现代白话版,译文简洁典雅,保留古文韵律之美,各界读者口碑热传。

内容简介

我出生于乾隆癸未年(1763 年)仲冬十一月二十二*,适逢太平盛世,又是士大夫家境,居住于苏州沧浪亭边。上天对我的厚待,可以说是天地备至了。 苏东坡诗说:“事如**了无痕。”如若不以文字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了上天对我的仁厚。想到《诗经》以《关雎》一篇开始,所以也把夫妇情事放于开篇。其他内容则依次写来。令人不安的是,我少年时学习不力,识字不多,只是记录当时的实情实事罢了。如若一定要考订文章的修辞与布局,就是苛责有污迹的镜子不够明亮了啊。 我幼年时与金沙于氏订了亲事,然而她八岁却夭折了。 于是娶了陈氏。陈氏名芸,字淑珍,我舅舅心余先生的女儿。她天生灵秀聪明,学说话时,给她读长诗《琵琶行》,很快就可以背诵。可惜的是,她四岁时父亲去世了,家中只有母亲金氏与弟弟克昌,家境一贫如洗。芸长大后,擅长刺绣织染,一家三口全靠她的手艺为生;即便克昌上学,给老师的学费也从未短缺。 有一*,她从书筐中翻到了《琵琶行》,逐字辨认,才识得文字。刺绣的闲暇,又慢慢学会了写诗,写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肥”这样的妙句。 我十三岁时,跟随母亲回娘家。和她相处融洽,得以读到她的诗作。虽然惊叹她的才思清雅秀丽,又担心她福薄寿浅,然而满心是她,不能释怀,就对母亲说:“如若给我选择妻子,非淑珍姐姐我宁可不娶。” 母亲也喜爱她的柔和温顺,便脱下金戒指给她,缔结了婚约。这一*,是乾隆乙未年(1775 年)七月十六*。 这年冬天,她的堂姐出嫁,我又跟随母亲前去。芸和我同龄,但大我十个月,自幼以姐弟相称,所以仍然称她为淑姐。 当时满室之人穿着鲜艳的新衣,唯独芸一人衣着淡雅,只是换了一双新鞋而已。我看她的鞋子绣制精巧,问询得知乃她自己所做,才发现她的聪慧不仅体现于笔墨。她身形秀美,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两只眼睛顾盼神飞。唯有两颗牙齿浅浅外露,似乎不是上佳的容貌。但她那种**娇美的仪态,令人为之心动不已。 我要了她的诗稿阅读,有的仅有一联,有的只有三四句,大多数是残篇。问她原因,她笑着说:“这些是没有老师指导的习作。祈愿有个可以做老师的知己来帮我推敲成篇呀。”我开玩笑做她的老师,于诗稿上题签了“锦囊佳句”四字。殊不知,芸短寿之征兆已经隐藏于内了。 这天夜里,送亲到城外,返回已是三*时分。我腹中饥饿,寻觅食物,仆女送来枣脯,我嫌太甜。芸悄悄牵起我的衣袖,来到了她的闺房,我看到了她藏好的热粥与小菜。 我欣然举筷欲食,忽然芸的堂兄玉衡在门外大喊:“淑妹快来!” 芸急忙关闭房门说:“我已经累了,正准备睡觉呢。” 玉衡挤门而入,看到我正要吃粥,他斜眼看着芸,笑道:“刚才我说想吃粥,你说没有了。原来藏在这里专意招待你的夫君哦?”芸甚是窘迫,躲了起来,一院之人就此哄然大笑。我也因此赌气,拉起老仆人先回了家。 自从吃粥被嘲笑,再去芸家里,她便有意藏身不见我。我当然明白,她是怕人笑话啊。 到乾隆庚子年(1780 年)正月二十二*,洞房花烛之夜,我见她身材像往*一样瘦怯娇柔。我揭去她的盖头,两人相视而笑。 婚礼过后,我和她并肩而坐,一起吃夜宵之时,在桌案之下我悄悄握住她的手腕,她的手指柔细温润,我的心不禁为之怦然而跳。让她吃东西,正赶上她的斋戒之*;她吃素斋已经多年了。暗自计算她开始吃斋的*期,正是我出水痘的*子。于是我笑着对她说:“如今我容颜光鲜无恙,姐姐可以自**开戒了吗?”芸目光含笑,点了点头。 二十四*,是我姐出嫁的*子,二十三*是国忌*,不能办理喜事,所以在二十二*就为我姐出嫁而宴客。芸在厅堂上陪宴,我在洞房内与伴娘相对饮酒,划拳每每告负,直至喝得酣醉而眠。醒来之时,芸已经在梳理晨妆了。 这一*,亲朋好友络绎不*,上灯时分才开始嬉笑作乐。 二十四*凌晨,我作为新舅送嫁,凌晨三点才回来。当时灯残人静,我悄然入室,陪伴的仆女于*边打盹,芸卸了妆尚未就寝,点着蜡烛,低垂着粉颈,不知道在看什么书而如此出神。 我抚摸着她的肩膀说:“姐姐连*辛苦,为什么还孜孜不倦呢?” 芸忙回头站起身说:“正想睡觉,开书橱发现此书,不知不觉读得忘记了疲倦。《西厢记》听闻很久了,**才得以见到,真不愧才子的名声。只是笔墨之间未免尖利刻薄。” 我笑着说:“正因为是才子,笔墨才能如此尖刻。” 陪伴的仆女在一旁催促早睡,便让她关门先走。然后与芸贴身调笑,就像好友重逢。我伸手探入她的怀中,她的心口也是怦怦直跳。我俯身在她耳边问:“姐姐为什么心跳如此快速呢?” 芸回眸看我,莞尔一笑,只觉得一缕情丝动人魂魄。我拥抱着她的娇躯进入帐内,浑然不知天早已亮了。 ◆ 无需古文基础,也能**读懂。一个诗人献给你的白话版《浮生六记》。 ◆ 本书译注者系诗人周公度,2016年秋冬两季,他隐居沈复故里苏州,历时半年将《浮生六记》译成现代白话版,真正保留古文韵律之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 **纠正历年版本中的160处常识性错误,新增1306条翔实注释,融合了丰富系统的人文知识;**获得新水墨画家张朝晖灵山系列绘画授权,人气插画师尧立为本书绘制5幅精美插图;为方便您和*多读者无障碍阅读,原文全新排版设计,清晰疏朗,精心划分小篇目,独创性新增简洁小标题153则。 ◆ 《浮生六记》问世百年流传海内,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两百多种版本并行于世。 ◆ “此次译注,所依底本为民国十三年霜枫社版。此版为俞平伯根据光绪四年《独悟庵丛钞》版与光绪三十二年《雁来红丛报》版校勘。同时参考了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本、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5 年‘幽兰珍丛’版、中华书局 2015 年苗怀明评注版。”——周公度 ◆ 从一见倾心,举案齐眉,到不离不弃,睹物思人。沈复比中国文学史中塑造的任何一个男人都*为深情、真实。何况他是一个真真切切存在的人。翻开本书,细雨微风的句子,触摸可闻的*常,就像此人即在身边。 ◆ “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