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附满月的光)

匆匆(附满月的光)
作者: 朱自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9.13
折扣购买: 匆匆(附满月的光)
ISBN: 9787510041846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五四爱国运动的参与者,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并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其作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内容简介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 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 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 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 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 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 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 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 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 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 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 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 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 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选自《踪迹》,1924年12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 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 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 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 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 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 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 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 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 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 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干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 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 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 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 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 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 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 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 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 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 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 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P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