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精)

大清帝国(精)
作者: (日)增井经夫|译者:程文明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1.40
折扣购买: 大清帝国(精)
ISBN: 9787520104166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1 明清易代的背景 一 《华夷变态》 “唐船”逸闻 在岛国日本,由于外国的信息过去流入甚少,所 以人们似乎超乎寻常地热衷于收集这种信息。当然, 在锁国时代的日本,对这类信息的收集是秘密进行的 。尽管如此,江户幕府还是对此做了许多且十分详尽 的记录。特别是初期记录中的中国明清政权交替过程 中发生的一些大事件,以及后期记录中出现的鸦片战 争、太平天国起义等,当时幕府对它们的关注非比寻 常。这些记录多是由来到长崎的中国商船或荷兰商船 带到日本的。从今天来看,当时幕府对这些信息的解 读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先看一看在清王朝取代明王 朝之际,江户那些身居要位的人是怎样理解这些逸闻 的。 江户幕府当年曾收藏有《华夷变态》这样一部集 著。这是幕府命儒官林春斋及其子林凤冈,将1644~ 1724年这80年间的海外消息逐次收集、编纂而成的一 部中国逸闻集。在当时,“华夷变态”这一标题指的 是夷狄占领中华王朝的意思。该书1674年的序言写道 : 明崇祯帝自裁,弘光帝被捕,唐王、鲁王虽残喘 于南方,亦无法阻止鞑靼逐鹿中原。故中华之土变夷 狄之地,但毕竟是远地他国之事,不能尽知其详情。 我虽读阋《剿闯小说》、《中兴伟略》、《明季遗闻 》等书而略知其概,然明朝覆灭正值我朝正保年间, 因而已是三十年前之事。此类书册均为来航长崎之福 州、漳州商船所带消息,传至江户,呈报当局,解读 翻译而成,然我族未曾参与其中。唯恐其草稿凌乱如 山,遂依年代编集,题名《华夷变态》。又闻近日吴 三桂、郑经等率众揭竿而起,意欲造反清复明之势, 然其胜败不详。且不论其详何如,夷狄制华,纵是他 国之事,闻者亦是大快人心。 从李白成起义、郑芝龙请援、鲁王的书信,到“ 三藩之乱”、郑经的活动记录等,《华夷变态》一书 在该时段将这些檄文、逸闻等都逐次记录了下来。从 此时的记录来看,来到长崎的中国商船以福建、广东 等南方的商船居多,而且从朝鲜方面传过来的也都是 些倾向于支持反清复明的消息、逸闻。可到了1685年 前后,记录内容便发生了改变,开始转为以讴歌大清 盛世、安宁太平为主调了。 在整个江户时期,日本均将满洲称作“鞑靼”。 本来,“鞑靼”是蒙古的一个部族名称,但就是这样 一个中国商人不经意的叫法,却在当时的日本原封未 动地固定了下来。甚至在中国已经称满族为“虏”时 ,《华夷变态》中还特意地将其译作“鞑靼”。这说 明对于刚刚崛起的满族,“鞑靼”这一文字指称和言 语表述,恐怕在当时的日本已固化为一种印迹了。不 过,从《华夷变态》来看,对于唯我独尊的中华帝国 所遭受的沉重一击,编者林春斋本人该是有种痛快淋 漓之感的。 让我们回到本节的主题。将这些消息带到日本的 中国商船,在日本被称作“唐船”,它们多来自山东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按当年入长崎港的 顺序,被编为某某年的一号船、二号船等。在十七世 纪初期,每年大约有五十艘左右,后因清政府讨伐台 湾,实行海禁,禁止远洋航渡,所以驶至长崎的船只 数量逐渐少了起来。不过,由于当时在中国,铜钱铸 造少不了日本产的铜,所以驶往日本的“唐船”一直 未曾中断。P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