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说:兵学的先知(导读注释版)

孙子说:兵学的先知(导读注释版)
作者: 蔡志忠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孙子说:兵学的先知(导读注释版)
ISBN: 9787020152421

作者简介

蔡志忠 生于1948年,台湾彰化人,著名漫画家。十五岁起便成为职业漫画家,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已有一百多部作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言出版。 1999年获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奖,以表彰他“通过漫画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2011年获“金漫奖”终身成就奖。

内容简介

导读 孙子:兵学的先知 徐 瑜 自有人类以来,战争在历史上就未曾停止。中国历史上相传黄帝曾以七十战而定天下,黄帝之后,五千年间,无代不有战争,国家由战争而立,亦由战争而亡,国家在战争之中交替兴革,历史也在战争之中随之演进。《吕氏春秋》上说:“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武者不能革,而工者不能移,兵所自来者久矣。”(《孟秋纪》)《吕氏春秋》自人性说明战争之起源,虽不无商榷之处,但是战争无法在人类社会中消弭,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人类对于战争应有正确的知识和认识。 战争既是人类社会所不可避免者,所以历代讲武论兵者,均就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战争、研究战争,以期求得一种适应战争的态度和方法,孙子就是其中最杰出者。孙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兵学大师,他所身处的时代正是战争最频仍、诸侯兼并最剧烈的春秋时代,而他的十三篇兵法,不仅言简意深,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而且是最有系统的军事理论,举凡战前之准备、策略之运用、作战之部署、敌情之研判等,无不详加说明,巨细靡遗,周严完备,我国历代将帅没有不读《孙子兵法》这部书的,凡是讲武论兵者,皆以孙子的兵学思想为依归,孙子所主张的智、信、仁、勇、严,成为两千五百年来中国军人的“武德”。 在孙子的兵学思想熏陶下,历代名将几乎皆循着他所揭示的战争原理原则,统军作战,克敌制胜,他在中国兵学上的地位,如同孔子在儒学上的地位一样,因此我们可以说:孙子是中国的“兵圣”。 《孙子兵法》问世后,即广泛地流传,韩非子《五蠹》篇中说:“今境内之民……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可见早在战国时代即已家喻户晓。汉代时,武帝看大将军霍去病不好古籍,“尝欲教之吴孙兵法。”(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三国时,曹操最赞赏《孙子兵法》,他是第一个为兵法做注解的人。曹操之后,历代都有人研究,有的从文学的意义注解,有的就语句的内容发挥,有的用以往的战史印证,计有百余家之多,《孙子兵法》受到历代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近现代研究《孙子兵法》者,不仅对十三篇原文多方考订校正,而且自现代军事观点发挥孙子兵学精义,对孙子之战略战术思想研究最多,也最深入。 不仅我国军事教育重视《孙子兵法》,世界各国亦莫不然。日本接触《孙子兵法》最早,也最用心研究,平安时代滕原佐世的“国见在书目录”中已有记载,相传是奈良时代的吉备真备所带回。日本历代对《孙子兵法》的注家之多,不在我国之下,而且分流派,如“北条派”“山鹿派”等,各有其师承。早期日本流传的兵法,如《甲阳军鉴》《信玄全集》《兵法记》《兵法秘传》等,都是以孙子的兵学思想为中心,日本人尊称他为“东方兵圣”,以示崇敬。 在欧美方面,一七七二年时,传教士亚茂德(J. J. M. Amicy)译《孙子兵法》为法文,名为《中国之军事艺术》(Art Militaire des Chinois),这大概是第一部西方译本,拿破仑及德皇威廉二世均曾大加赞赏。另外英人盖尔斯则在一九一〇年出版《孙子的战争艺术》(Sun Tzu on the Art of War)英文译本,此后欧美各军事院校均以《孙子兵法》为必读经典。一九六四年美国陆军汤玛斯将军编辑的《战略之根基》(Koots of Strategy)中,也以《孙子兵法》为世界兵学代表作之一,可见孙子在现代军事思想中的价值,孙子实在可以称为“世界兵圣”。 《孙子兵法》一共是十三篇,这十三篇是: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构成一套体系完整的战略战术思想。但由于孙子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受古代语言文字的局限,一般人不尽能通识其中蕴含的意义,尤其不易成为通俗性的读物,而现在蔡志忠先生以漫画的方式把十三篇《孙子兵法》图解说明,不但文字使用白话,让人人能懂,而且人物造型也完全通俗化,使读者可以在画中人物身上,理解兵学的基本知识,这可说是一项空前的创举,值得大力推广。 其实,孙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中外军人,即一般人而言,孙子所创立的许多观念也早已深深地注入中国人的脑海中,举例而言,如:“胜兵先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以迂为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致于人”等,这些观念已不是单纯的军事术语,同时也成为一般人习见的口语,这些口语所涵括的意义,正代表许多中国人行为上的准绳,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运用这些原理原则,只是一般人习为不察罢了。所以蔡志忠先生运用他的绘画技巧,把经典用通俗漫画表达出来,读起来倍感亲切,实在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了。 书摘插画 【原文】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①;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②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③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④,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⑤,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⑥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⑦则从。 ——《九地篇》 【注释】 ①率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见于《神异经·西荒经》中。 ②方:系缚、捆绑。 ③革:变革、变更。 ④期:约定。 ⑤发其机:触动弩机射出箭矢。形容士卒只能向前,没有回头路。 ⑥隘:狭窄、狭小。 ⑦过:指陷入危亡的境地。 丛书特点: 1. 风靡世界的漫画风格 蔡志忠自15岁起便成为职业漫画家,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已有100多部作品在全世界被翻译为二十几种语言、四十五种版本,至今已卖了四五千万本。1999年蔡志忠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奖,以表彰他“通过漫画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2011年获“金漫奖”终身成就奖。 2.独特的国学启蒙 中国早期思想家的著作影响深远,漫画大师蔡志忠一直致力于用轻松诙谐、独特圆融的画风将古典智慧带入现代人的生活,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是许多人的国学启蒙漫画,独创了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在他的妙笔下,艰涩难懂的古文不再令人望而生畏。简洁清晰的画面、浅显易懂的白话、风趣幽默的故事,跨越了语言文字、地域文化的隔阂。与此同时,他本人旷达超脱的人生哲学,以及对经典独到的见解也融会其中,展现出充满智慧的心灵世界。 3.高品质的导读注释版本 在丛书前每本附有名家专文导读,同时所采种的国学原文及后文注释,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大型出版社积淀多年的定本,品质精良,对中学生有极好的学习指导作用。我们可以一边看漫画,一边学原典,轻松打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 4.颜值靓丽,适宜阅读 丛书特邀最美的书设计者陶雷设计封面,颜值靓丽,时尚国潮,契合青少年读者的审美趣味。而且采用32开本,方便携带阅读。 5. 知名学者倾情推荐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倾情推荐该套丛书:“读经典,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套蔡志忠国学漫画经典是很好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