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六世(下)(莎士比亚全集.中文本)(典藏版)

亨利六世(下)(莎士比亚全集.中文本)(典藏版)
作者: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出版社: 外语教研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68.00
折扣购买: 亨利六世(下)(莎士比亚全集.中文本)(典藏版)
ISBN: 9787521353549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英国戏剧家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与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其中代表作主要为诗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内容简介

与平衡的场景结构并行 的是形式修辞风格。该三 联剧所呈现的世界的形式 性也明显体现在戏剧舞台 造型上。最能反映玫瑰战 争内乱性质的莫过于下篇 第二幕第五场中那一成对 上场的场景:一个弑父的 儿子自一侧台门登场,须 臾一个杀子的父亲自另一 侧台门亮相。二人登台猛 然打断了英王亨利的沉思 一——他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宁愿做牧羊人也不愿做 国王。这位孱弱而又虔诚 的国王的愿望在第三幕第 一场他再次出场时的舞台 提示中得到了直观呈现:“( 亨利)国王乔装手持一祈祷 书上。”他只有通过隐遁和 乔装打扮才能实现成为神 职人员的愿望。而即便如 此,他的安宁生活也是转 瞬即逝,因为两个猎场看 守员无意中听到了他的独 自,将他逮捕后交由篡位 的英王爱德华关押。相比 之下,当格洛斯特的理查 在下一出剧中成为英王理 查时,祈祷书本身则成了 一种乔装形式。 无论该三联剧到底出自 何人笔下,使其所以成为 三联剧的统一主题是两种 世界格局的互相斗争。对 立双方不能和谐共处,于 是混战上演。在上篇中, 这种对立具体表现为法兰 西对英格兰,贞德对塔尔 博特,奇幻思维对理性思 维,女性对男性,以及未 点明的天主徒对新教徒。 历史上的塔尔博特是天主 徒,但对16世纪90年代早 期的观众来说,他直言不 讳的英国风范及其在欧洲 大陆的英雄事迹不免让人 想起一些勇武的战士,如 16世纪80年代在西属荷兰 的宗教战争中跟随莱斯特 伯爵罗伯特·达德利(Robert Dudley)作战的菲利普·锡德 尼爵士(Sir PhilipSidney)。 另一方面,贞德是反天主 教宣传中一个非常熟悉的 形象:一个背负婊子恶名 的处女(pucelle意为“处女” ,而puzzel则暗指“妓女”) ,一个被歪曲为恶魔召唤 者的圣徒烈士,一个被暗 示神奇受孕而同天主教圣 母马利亚崇拜联系起来的 人物。 中篇的辩证之处在于安 排正直忠诚的老格洛斯特 公爵汉弗莱和虔诚向神的 年轻国王亨利六世对阵诡 计多端的金雀花派系。约 克公爵理查的脑筋“比结网 的蜘蛛还忙碌”,“织着精致 的罗网以诱捕”他的敌人; 他的儿子理查,日后的格 洛斯特公爵和最终的英王 理查三世,则会将这种语 言及其父亲的老谋深算进 一步发展到令人恐怖的地 步。剧中许多角色在约克 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之间 朝秦暮楚,于是观众的恻 隐之心也随着快速发展的 情节而反复不定:中篇里 权欲熏心的约克公爵在下 篇里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 形象,因为他在被刺死之 前的最后时刻还被迫戴上 了一顶纸糊的王冠。 莎士比亚并未透露自己 支持哪一方,但他清楚历 史发展的方向。就这一点 而言,一个关键性事件便 是中篇里辛普考克斯伪造 神迹一事:亨利王上当受 骗,那是其轻信的表现, 而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则 以驱魔人那种怀疑的口吻 发出质问——与驱魔人相对 应的同时代形象应当是追 捕秘密天主徒的人。事实 上,这场戏并非源自爱德 华·霍尔的亲都铎王朝编年 史,而是约翰·福克斯(John Foxe)的反天主教殉道者传 。其他一些“中世纪”元素, 即隐含的天主教元素,也 遭到破坏:格洛斯特公爵 夫人对巫术的执迷、铠甲 匠霍纳同其学徒彼得之间 的决斗裁判法均事与愿违 。 P7-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