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观察(第四道入门手册)

自我观察(第四道入门手册)
作者: (美)雷德·霍克|译者:孙霖
出版社: 深圳报业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自我观察(第四道入门手册)
ISBN: 9787807094470

作者简介

孙霖,从1998年开始修习第四道至今,曾经远赴英国和美国参与第四道的修习,翻译和组织引进多本与第四道相关的书籍。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雷德·霍克曾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霍德研究员,现任教于阿肯色大学。他有多本著作,《权力的方式》、《死亡的艺术》等,并在诸如《大西洋月刊》、《诗刊》、《凯恩评论》等杂志发表文章。雷德·霍克对于自我观察修习已久,对此的练习方法,在本书中他将以过来人的角度为我们详细讲述。

内容简介

去了解你自己吧,人生逆旅中疲惫的灵魂。 我迷失了。我已经忘了“我是谁”和“我为什么来这里”。 了解自己是人类的一种基础灵性教导,自从具有大脑 新皮层或者说具有人类大脑的人出现以来,一直都有老师 在进行这样的教学。“了解自己”这句话被书写在毕达哥拉 斯学院的大门上,被镌刻在特尔斐阿波罗神庙的入口处。 它也是苏格拉底、奎师那、佛陀、老子、耶稣、拉玛的教 学内容。在觉醒的道路上,这种教学是最根本的。 了解自己最核心的工具就是自我观察。佛陀称之为觉 察,奎师那称之为冥想,耶稣称之为见证,葛吉夫先生称 之为自我观察。这是一种没有语言的祈祷。这是一种行动 中的冥想。除非我能了解自己,否则我都在被习惯所驱使。 我既无法看到这些习惯,也无法控制它们。我就是一部机器, 一个自动装置,一个原地转圈的机器人,只能够不断地重 复自己的习惯。我没有觉察力,完全是无意识的、习惯性 的和机械性的。我想象自己是有意识的、清醒的和有觉察 力的,只因为我眼睛是睁着的。但我的习惯却是无意识的、 自动运转的,没有意志,也没有意愿。在内在,我是沉睡的。 更为严重的是,因为我是无意识的,只是个受制于习 惯的生物,我会去伤害自己、他人和环境。人类的身体就 是哺乳动物,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受制于习惯的生物。我 们是群体性动物。习惯是我们体内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 它使我搞不清“我”是谁(“我”就是注意力或意识), 只认同于我的身体;它使我有一种强烈的需求,要认同和归 属于我的群体。群体性动物不会为自己思考,群体会为它 思考和采取行动。无论群体去哪里,我们都会跟随,即使 我们被引向悬崖、引向死亡,我们仍旧会跟随,而不会背 离群体去为自己思考。因为为自己思考、了解自己就有被 群体排斥的风险。而对于一只哺乳动物来说,这种排斥就 好像是对它判了死刑一样。与群体在一起是安全的,一只 食草动物如果被孤立,它就离死亡不远了,很容易被食肉 动物所猎杀。我们内在的本能都很清楚这一点,都很惧怕 被群体孤立。所以让一只哺乳动物来为自己思考,来观察 自己和了解自己是非常困难的。这不是哺乳动物天然的习 性。这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和意愿,需要勇气和专注力。据 我所知,人类是唯一一种能进行自我观察的哺乳动物。 我这里不是在暗示了解自己后我们的习惯就会改变, 这些习惯有着长期以来的惯性和情绪给予它们的力量,它 们会不断重复。我能改变的是我与这些习惯的关系,这就 叫做“角度的变换”。以我现在的状况,我处于与习惯认同 (即认为“我就是习惯”)的状态。我将自己等同于我的习 惯,它们就是我。所以“我”和习惯是一体的,是一样的。 我处于认同的状态。通过耐心、诚实、稳步和真诚的自我 观察,这种认同⑥会改变。我可以开始客观④地看待这些习 惯,而不去认同于它们,就像一个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 病菌一样。这是一种为摆脱习惯控制而做的挣扎,而不是 一种与习惯对抗的挣扎。邬斯宾斯基曾经提到过一个例外 的情况,即在对抗表达负面情绪@的习惯时,我们需要与习 惯对抗。但这不会带来意外的或不好的结果。‘我可以开始 研究这个哺乳动物的身体,了解它的习惯。因为它是一个 受制于习惯的生物,会不断重复。于是我可以开始辨别它 的模式,无论是理智的、情感的还是身体层面的。于是我 可以开始了解自己。 这个身体是一个哺乳动物构造的机器,是一个受制于 习惯的生物,所以它是可以预测的。麋鹿每天总是沿着同 一条小径去水源饮水,狮子会观察并学会潜伏在路上等候 麋鹿的出现。同样的,内在的观察者可以逐渐开始对这个 哺乳动物构造的机器,或者说这个身体的习惯性行为,进 行预测,并做好准备。学习这些模式并了解自己,是让我 能够变得更有意识、不再任由习惯摆布的唯一希望。如果 我看到某个习惯一万次或者更多次,我就可以预测它会在 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毕竟它以往已经像这样呈现 很多次了,我能够在它呈现之前就做好准备。这时我就可 以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反应:当我可以更加客观地去看 待某个习惯时,我就可以不再总是成为它的牺牲品,并且 在内在找到些稳定和宁静的感觉,并让自己的语气、行为、 情绪和思绪得到适度的调整。这样,我就可以恢复天生的 清醒和“基本的良善”。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