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爱具体的人

要爱具体的人
作者: 乔叶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6.96
折扣购买: 要爱具体的人
ISBN: 9787020189878

作者简介

乔叶,祖籍河南,现供职于北京老舍文学院,兼职北京作协副主席。出版小说《宝水》《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藏珠记》及散文集《深夜醒来》《走神》等多部。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2022中国好书、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十月文学奖、春风女性奖等多个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介到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

内容简介

姐姐的高定 到北京后,姐姐的快递便源源不断地跟到了北京。主要是吃穿两样。吃的就是她亲手做的。有馒头,也有包子。包子主要是菜包子和豆沙包。有炸丸子,主要是牛肉丸子和素丸子。还有烧饼、麻花以及其他林林总总各种面食。做好后立马放进冰箱冷冻,冻结实后再寄顺丰快递,次日即达。拆开快递,冰冻融化得刚好,到得早的话,还能摸到些微凉之意。 穿的就是姐姐亲手做的衣服。姐姐早年学过裁剪。在遥远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衣服分两类:一类是自做的,一类是买现成的,叫成衣。成衣少且贵,裁剪便成了乡村巧姑娘的必备手艺。那时节,订婚和结婚前夕男方要带着女方去买衣料子,缝纫机也是高端嫁妆。姐姐是高中生,当时村里没几个高中生,裁剪需要的那点儿数学知识对她而言自然游刃有余,不在话下。她很快就学会了各种款式:中山装,西服套装,襻扣棉袄,新潮的蝙蝠衫、喇叭裤等等。后来满世界都是成衣,她也家事繁重,这手艺便渐渐搁置下来。近些年,孩子们各有出息,她又有了空,最主要的是起了兴致,便又开始做衣服。 她日常生活里的重要一项就是在市场里挑布头。但凡我回老家,只要能抽出点儿时间,也喜欢跟着她去逛一逛市场。常常已经很便宜了,她还在挑三拣四,嫌花色不好,嫌料子不好,嫌贵。不是买不起,只是觉得性价比不高。在我看来已经很高了,可还是没有抵达她理想中的高。 那天收拾衣柜,把姐姐做的衣服单放出来,竟然有一小堆:一条棕咖底色的长睡裤,浅粉小花,墨绿叶子。一条天蓝色的直筒裤,上面印着小小的不知名的可爱图案。还有一件带帽子的粉色睡衣,帽子上压着宽宽的花边——姐姐一直有一颗少女心。另有几条长裙子,都起着大花,却不俗气,有着油画般的色调和风情。做这种裙子,她往往选择最简单的样式,大身就是直筒,圆领或者V领。她还给我做了一件吊带,深咖底色上满是小白圆点,清新简洁。以上这些料子,基本都不超过二十块。二十块,想想这都什么年代了,我没见过比这更有性价比的衣服,但也是最贵的衣服——贵在人工。姐姐已经快六十了。 自打她重启这手艺,亲朋好友们就都有了福利,尤其是女眷们,一个不落地都穿上了她送的衣服。她不仅做,还很有创意地做。她曾给侄女小谦和小谦的女儿暖暖做了一套同款的连衣裙,淡黄底上撒着白圆点,母女俩同穿,可爱极了。 我有一条黑白细格裙可谓是姐姐的得意之作。料子是我跟姐姐逛市场时挑的,四十块。这也许是她挑的有史以来最贵的一块料子了。大身依然是直筒,一字领,七分袖。她做好寄到北京来时,我正好要参加一个对外交流活动,便穿上了。那场活动女士很少,于是拍照时我总是被让到C位。新闻出来后,这裙子得到好几个朋友的私信表扬。或许他们只是礼貌性夸赞,我却不客气地照单全收。穿上的效果怎么说呢?自我感觉颇为洋气。要知道,对我这样的土妞而言,洋气一次不容易。 还有人问:你这衣服什么牌子?在哪儿买的,很贵吧? 我姐姐做的,没花钱。 你姐姐是个设计师? 对。 那你这就是高定嘛。 确实是高定。 有个姐姐可真好。 嗯,特别好。 水仙花菜 很长时间没去菜市,今天偶尔进去,但见满眼葱葱翠翠,竟然也不觉得嘈杂喧嚣了,极有兴致地逛着。 一位衣着粗糙的老人正蹲坐在他的摊位前,低着头在篮子里摸索着什么,篮子前立着一个极小的纸牌:水仙花菜。 眼前顿时呈现出凌波仙子的绰约风姿。禁不住问:“给我瞧瞧水仙花菜吧。” 老人从篮子里抓出一把,伸到我面前:“味道好着呢。” 我哑然失笑:“这不是荸荠么?” “那不好听。”他说。 “就是种菜,好听不好听又有什么要紧。” “菜是人吃的。人都爱美的东西。”他温和地笑着。 我也笑着,买了两斤回去,一路想着这个菜名。我不大喜欢吃荸荠——可是,这次我买的是水仙花菜啊。 《要爱具体的人》是作家乔叶细微体察当代人内心后写下的文字,是在诸般人生路口或生活间隙里的细细思量、沉吟低徊:希望你我既看生活的美丽细节,也看灵魂最低处的真实模样;既珍爱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也不遗余力地抵抗虚无;既要爱具体的人,爱眼前的生活,甚至也爱生命中的不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