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中卷)(精)

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中卷)(精)
作者: 编者:戴北方//林洁|责编:南芳//熊星
出版社: 海天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中卷)(精)
ISBN: 9787550729681

作者简介

戴北方,男,汉族,1956年8月生,广东惠州人,1973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深圳市政协主席。 林洁,女,汉族,1963年4月生,广东英德人,1980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深圳市政协党组书记。 王璞,男,汉族,1957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法学学士学位。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内容简介

姚晓明: 让更多有用的器官造福有需要的人 壹 工作中,我常常接触到眼角膜溃疡的患者,由于缺乏先进的治疗技术,不少病人在经过痛苦的治疗后,仍旧失去了光明。 意料之外成为眼科医生,不甘平庸立志留深 我成为眼科医生,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1980 年,我在一家医院的外科实习。有一天,我作为第三助手参与一场甲状腺纤维瘤手术,第一助手是一名年轻的医生。由于那名医生缺乏经验,没有夹住血管,在他剪断甲状腺上小动脉血管的瞬间,一股血柱喷射而出,直冲我的面门。 我仰面倒在了当时还是水泥地的手术室地面上。这一摔,摔断了我的嗅觉神经,也摔断了我与外科的缘分,此后我便转专业到眼科。 1982 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武汉的一家铁路医院。1987 年,我随医院的团队到深圳考察并进行业务交流。那是我第一次到深圳,高耸的大楼,到处充满朝气,与我之前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深圳的一切都新鲜极了! 有一次我和我当时的主任一起去一家业务往来单位,对方的工作人员在闲聊时随口说了一句,这个月的空调费花了200 多元。而我那时候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 元。 当时我就想,我一定要到经济特区扎根,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 毛遂自荐到眼科医院,奋发图强攻读博士 在美容整形科割了1 个月双眼皮后,我大着胆子跑到深圳市眼科医院毛遂自荐,然而只有本科学历的我被告知必须有硕士研究生文凭才能进。 抱着留在深圳的决心,我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工作,于1988 年考入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青光眼专业,并在1990 年年底提前毕业,如愿进入深圳市眼科医院。 但是很快我发现,青光眼发病人群大多集中于中老年,而深圳以年轻人居多,况且医院里已经有两位青光眼博士,自己所学用武之地不大。工作中,我常常接触到眼角膜溃疡的患者,当时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用碘酒烧灼角膜,这种落后的治疗方法让不少病人在遭受折磨的同时,也失去了光明,令人十分痛心。 医院当时不仅没有眼角膜供体,也没有相关技术。为了了解角膜病预防知识和更多先进的治疗方法,1992 年我考入暨南大学医学院,攻读当时国内仅有的角膜移植专业博士学位,扎扎实实学了3 年。 贰 深圳能领全国之先,出台国内第一部器官移植条例,离不开深圳敢于接受新理念、新思想的包容开放精神。 推动国内第一部器官移植条例出台 1998 年10 月,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情。北京的一位眼科医生为了救治病人,到太平间窃取尸体角膜。这件事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由衷地觉得角膜捐献立法迫在眉睫,况且深圳不是有立法权吗,何不先试先行? 于是,我找到时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吴江影,向她谈了自己的想法。吴江影非常赞同,并委托我起草了《角膜捐献立法议案》。这份议案被递交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获得了多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支持,被列入2000 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同年,我有幸跟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小组前往全国各地开展立法调研,各地都对深圳寄予厚望。 后来,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讨论过程中又增加了捐肾、肝等器官的意见,最终促成了2003 年8 月22 日《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条例》的通过。 这是内地第一部关于器官捐献的条例,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全国的目光,这件事情太具有历史性!当时作为一名普通市民的我,能为立法做出自己的一点小贡献,感到很骄傲,也为深圳这座城市的创新包容精神感到深深的自豪。 有了先例之后,中央政府也开始重视起器官捐赠移植这件事,派专家组来深圳调研。2007 年,国务院也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其中吸收了很多深圳的经验。 让每一位角膜捐献者安眠于光明树下 向春梅是国内第一位眼角膜无偿捐献者。1999 年6 月13 日,我为她做了眼角膜摘除手术。而就在3 天前,我曾去医院看望她,她跟我说:“天那么蓝,楼那么高,生命中的一切都那么美好,但是盲人们却看不见。我希望把我的角膜捐给他们,让他们看见一切美好的东西。” 最后,向春梅的眼角膜让3 位病人重见光明。她的爱心之举也推动了深圳器官捐赠移植事业的发展。她去世后不久,当时的深圳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发出了《留下光明在人间——关于捐献角膜的倡议》,在深圳掀起了角膜捐献的一个高潮。不久,就有100 多人主动到红十字会填写角膜志愿捐献表。 向春梅去世5 天后,我们将深圳市吉田墓园内一棵大榕树命名为“光明树”,将向春梅的部分骨灰安葬于此。此后,深圳所有角膜和器官捐献者的骨灰都可以自愿撒在“光明树”下,以此纪念他们。 “光明树”现在是深圳最著名的一棵树。我记得有一位病人,生前一直强烈要求捐献器官,希望自己也能葬在光明树下,但因他患有乙肝,无法完成捐献的心愿。深圳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知道此事后,感怀于他的爱心,同意了他葬在光明树下的请求。 深圳用近40年的史无前例的创造,书写了一部鲜活而独特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口述史是青春的记忆,是城市的史诗,是改革的见证,能够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上的独特优势,肩负起当代文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能够给后来者带来可靠的精神力量,推动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