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189.80
折扣价: 113.90
折扣购买: 巴巴罗萨脱轨(第1卷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
ISBN: 9787516822753
作者简介 戴维?M.格兰茨,美国陆*退役上校,知名苏德战争史学者,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曾任美国陆*战争学院苏联陆*作战研究处主任、美国陆*外国*事研究办公室主任、《斯拉夫*事研究杂志》主编。独立撰写或合著了20余部商业出版著作、60余本自费出版的书籍和地图册,发表100多篇文章,其研究涵盖苏联红*的*事战略、战役法、战术、情报和欺骗等众多领域。主要代表作有《二战中的苏联*事欺骗》《苏联的*事战略》《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列宁格勒会战:1941—1944》《库尔斯克会战》《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等。 译者简介 小小冰人:二战迷、著作者、翻译者,现聚焦于二战历史的研究与相关著作的翻译。翻译的二战类书籍有:《东进:1941—1943年的苏德战争》《焦土: 1943—1944年的苏德战争》《普鲁士战场 : 苏德战争1944—1945》《斯大林格勒三部曲》《致命打击 : 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诺曼底的六支*队:从D*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8月25*)》等。
文摘 1941年8月17*拂晓过后几个小时,科涅夫和霍缅科集团*发起进*。苏**兵对德国人的防御实施了60分钟*火准备,红*战机紧随其后,发动几个波次的轰炸和扫射,工程兵迅速清理前方各种障碍物,**9集团*5个突击师**梯队团的营级突击群一波波向前涌去。*组人员推着76毫米团属火*向前转移,在他们的支援下,苏*步兵*向松散的德*前沿防线。德*警戒部队竭力后撤时,红*步兵波次向前冲去,若有可能便穿过德*支撑点之间的缺口,而在没有缺口处,苏*士兵高呼“乌拉”,端着上了刺刀的步*冲向德*阵地。德国人的机*扫射前进中的苏*步兵队列时,迫击*弹在一排排灰色人影中炸开。率领进*的苏*步兵营在德*不断加剧的火力打击下发生动摇时,新的步兵营出现了,他们以密集队列穿过遭到重创的战友,保持突击势头继续向前。而在德*火力*密集、*致命处,随着生还下来的苏*步兵就地卧倒,进*陷入停滞。而在冲锋获得成功处,一排排步兵已被*火驱散,分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群体,在各支撑点及其暗堡之间向前推进,仿佛是在持续不停的火力中寻找某种喘息之机。 某些地段,下定决心的苏*步兵,在徐进弹幕射击和红*歼击机偶尔实施的空中打击支援下,克服德*防御,打死打伤守*士兵,并迫使幸存者逃至后方的新战壕寻求隐蔽。与此同时,红*先遣团指挥员命令他们的第二梯队和预备队营向前推进。后方,师长们将第二梯队团投入战斗。结果不难预料,在德*防御顽强处,他们的火*和迫击*有效协同,一旦进*发生动摇,苏*士兵的“乌拉”声也平息下来。而在德*防御薄弱处,或据守阵地的士兵不够坚决处,向前推进的苏*步兵和突击*很快就会撕开一个大缺口,就连预备队也无法将其封闭。 同样的情景沿霍缅科第30集团*战线不断重演,但存在一个重要的例外。在这里,并非所有部队都在进*令下达前到达了他们的出发阵地。霍缅科不愿破坏他所期待的协同进*,遂命令麾下部队到达出发阵地后便投入进*。结果,10点后不久展开进*的部队达成突然性,而姗姗来迟的部队则因为德国人有所准备而付出相应的代价。不出所料,该集团*的战果喜忧参半。至于马斯连尼科夫第29集团*,他们参加**波次突击行动,对德***06步兵师沿伊利因诺北面西德维纳河的防御发起冲击。 本书披露了大量斯摩棱斯克交战中鲜为人知的细节,重构了关于这场战事的叙述,并且重新评定了此战的历史意义,是一本颇具开创性的东线战史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