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30.00
折扣购买: 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ISBN: 9787302419006
孙大章,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就职于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并任中国紫禁城学会顾问、中国文物学会民居学术委员会顾问、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专注于建筑历史、民居、清代建筑及古建筑彩画等方面的研究,并主持复原山海关古代建筑等多个项目,在业内声誉卓著。曾参与编纂《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卷“清代建筑史”,并有《中国民居研究》《中国民居之美》《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等多部著作。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创造了高 度的物质文明和丰富鲜明的文化传统。干百年来生活 、蕃息在这块富饶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就像创造各种 璀璨古代文化一样,也创造了风格独特、成就突出的 建筑艺术。历来研究建筑史的学者都把中国古代建筑 列为东方四大建筑体系之一。古代亚述、巴比伦建筑 为西亚古代建筑体系,负有盛名的空中花园、萨艮王 宫等优秀建筑可称为一代奇迹。可惜这个体系早已湮 灭。南亚地区的印度系建筑亦有漫长的历史,受婆罗 门教、佛教传布的影响,产生过不少如桑契大塔、阿 旃陀石窟等雄伟的宗教建筑。流风所被,影响远及斯 里兰卡、缅甸、南洋群岛等地,但后来这个建筑体系 被西亚的伊斯兰教建筑所隔断,没有持续发展下去。 西亚后起的伊斯兰教建筑体系,遍布欧、亚、非三洲 ,成为中世纪建筑历史上的重要角色。但历史最悠久 、风格最统一、特点最显著者,莫过于东亚的中国建 筑体系。日本、朝鲜、中南半岛的建筑都长期稳定地 融合在这个体系之中,至今它还蕴藏着生机,为创造 我国未来的建筑形式提供有益的营养。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四千年,而中国建筑的 历史要比史书记录的年代古远得多。它经历过曲折的 道路,同时又不断革新,不断发展。按照它自身的特 点和规律,其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 大约从60万年以前开始至公元前21世纪止,经历 了漫长的时光。在原始社会中,人类曾经历过原始人 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发展阶段。新 中国成立以来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揭示出了这 三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面貌。当时的人类过着共同 劳动、共同分配和消费的原始共产的社会生活。初期 的社会生产为采集野生植物,以后发展为进行渔猎以 及原始农业。使用的生产工具为石器,并经过了旧石 器(打击形成的石器)和新石器(磨制出来的石器)两个 阶段,有石斧、石凿、石锛、石刀、石箭镞等类型的 工具。同时也有少量骨器。生活用具主要为陶器。 原始人群时期,人类尚不能大规模地改造自然, 只能利用自然条件解决居住问题,多选择近水、近猎 场的山洞居住。例如,50万~40万年前生活在北京周 口店一带的北京猿人,即曾集体居住在天然山洞里( 图1)。原始人群居住的山洞在河南、辽宁、湖北、浙 江等地皆有发现,说明洞居是一种普遍现象。据文献 记载,在南方潮湿、多猛兽的地区,原始人群也可能 居住在树上。 距今四万年左右,中国原始社会逐渐进入母系氏 族公社时期。到了六七千年前,中国母系氏族公社发 展到了兴盛阶段,农业生产使人们定居下来,选择土 层丰厚的黄土地区挖掘横穴或竖穴,用木材构筑简单 的屋顶,.作为居住的地方,并且形成村落。从此开 始了人类有目的的营造活动,再也不受天然洞窟的局 限,穴居提高了原始人群择居的自由度。由于黄河流 域所处的有利自然条件,原始氏族村落大量地在这些 地方涌现出来。例如陕西西安市附近的半坡遗址(图 2)、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等,都是典型的原始氏族村 落。 约在5000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的母系 氏族公社先后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居住建筑有的已经 完全建立在地面上,形成了真正意义的居住建筑。除 了圆形、方形以外,还有“吕,,字形平面以及三至 五间房连在一起的形式。在中国的其他地区,由于地 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结构的房屋 。如南方湖滨地区有在密集的木桩上构筑的房屋,江 西一带有脊长檐短、呈倒梯形屋顶的房屋,内蒙古地 区有用石块砌成的圆形小房等。 中国北部地区房屋的结构,基本上是采用木构件 互相搭接,以绳或藤条绑扎方法固定的。屋顶为草泥 顶,墙壁多为木骨泥墙。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原始的榫 卯技术。 奴隶社会时期 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前后经历了约 1600年。按照古代传说,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财 产私有、王位世袭、大量使用奴隶劳动的阶级社会。 夏代的创始者——禹动用了巨大的劳力整理河道,防 治洪水,挖掘沟洫进行灌溉,修建城郭、陂池、宫室 。目前考古工作者正在对可能属于夏代的几处建筑遗 址进行发掘,进一步探索夏代文化。 公元前17世纪的商代已经进入奴隶社会成熟阶段 ,统治者大批役使奴隶,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石 器所具备的工具类型都已被青铜器所代替。根据某些 建筑迹象推测,这个时期可能已经出现锯子。商代国 都筑有高大的城墙,城内修建了大规模的宫室建筑群 ,以及苑囿、台池等。从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 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等实例中,可 以看出建筑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设计出了具有 规整结构系统的大建筑物。奴隶主阶级根据“尊神事 鬼”的迷信思想,在死后都要建造工程浩大的墓葬。 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中发现有大规模 的宫殿、宗庙建筑区,还在陵墓区内发现了十几处大 墓,墓内有数以百计的人殉。墓穴深入地下达13米( 图3)。夯土与版筑技术是当时的一项创造,广泛用来 筑城墙、高台及建筑物的台基。土和木两种材料成为 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土木之功”成为巨 大建筑工程的代名词。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