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人性与人生的悖论

解码——人性与人生的悖论
作者: 刘福祥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解码——人性与人生的悖论
ISBN: 9787218133287

作者简介

刘福祥: 1958年出生在北大荒。下过乡,扛过*,1978年高考进入东北师范大学,先后获中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和历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南下广州任教于广东省委*校;后到珠海市,历任珠海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市文体旅游局局长、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出版有《蔡锷》《智者的迷惘》《中国***建设七十年》(主编),以及中国近百年史论文三十余篇。

内容简介

三年前,我到了古希腊,这个人类文明和智慧的摇篮。 在距离雅典 150 公里的福基斯帕那索斯山脚下,那座兴建于公元前 9 世纪,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德尔菲神庙遗址前,我被刻在阿波罗神庙上的那句留给后世和人类的箴言所震撼: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确实,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却未必真正了解自己;有时候,离我们*远的,也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不妨让时光穿梭回两千多年前。 有**,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听学生们说他聪明,自个就不信,因为他心目中的聪明,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自知。为此就和学生们去雅典街头,交结三教九流,看他们是否有自知之明。回来后很遗憾地说,如果你们认为我聪明,恐怕是因为我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知道自己无知,别人却连无知都不知道。 而在他之后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我**知道的就是我很无知。” 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在遥远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也有两位智者呼应着他们的真知灼见,只是语言*加简洁。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意思很明确,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那才是明白人;不知道,却还以为知道,就是个糊涂人。 孔子,这位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中国杰出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想过这个问题,见地当然不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句话,说的是所谓真正的智慧,就是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些东西方圣哲,在用穿越时空的智慧,共同聚焦并且试图破解着人类自身面对的课题——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之谜,出自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寓言《俄狄浦斯王》。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子头面的怪兽,当年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 上 ,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猜错,就要被害死。然而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羞愧的斯芬克斯跳崖而死。 于是,斯芬克斯后来就被喻为谜一样的人,按《尚书》中的说法,叫做“人心惟危”,用通俗的话说是“人心似是海底针”。从个体的人,到相关的族群,乃至人类,你可以了解这个世界,却未必认识自己。不然你就很难理解,20 世纪中叶,亚洲**中率先了解和把握世界大势,进而迅速脱亚入欧,走上现代化之路的*本,何以如此缺乏自知之明,以它如此狭小的国土面积,有限的人口以及十分贫乏的自然资源,竟然就做起了称霸亚洲,乃至挑战西方强国的白*梦!先是偷袭珍珠港,后在中途岛和老美在海上决斗,十足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结果,把自明治维新以来好不容易积累的家底输个精光,几乎到了**灭种的边缘…… 这并不是零星的个案,只是人性的不自知所导致的悲剧之一。 似乎真的不可思议。 两千多年前,东西方无数智者对人自身,尤其是人性的善恶美丑以及复杂变化就开始了漫长的思索。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关注的也是人自身的修行和完善。孔子之所以感慨“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着眼点和立足点就在 这里。西汉王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德行举止也渐成后续朝代臧否人物的根本标准,并为历代统治者及士大夫阶层所认同。官 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是道德表率,明朝的政治强人张居正,就是因为没能守丧尽孝,成为他后来的一大罪状。但是,这也只是一种教化之道,很大程度上要靠人的自觉和悟性,并不是一种制度化的硬约束机制。 事实上,古往今来就有许多饱学之士沦为无耻之徒,如唐代以“口蜜腹剑”著称的宰 相李林甫,清代乾隆时权倾朝野德行不端的内阁首席大学士和领班*机大臣和珅,都是以士族败类的结局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到了现代社会,科学理性*益昌明。英国的斯图尔特·密尔、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从现代经济学原理上,剖析人与生俱来的自私本性。心理学方面则先有美国的西格蒙德·弗 洛伊德,后有亚伯拉罕·马斯洛,都从本能和需求上对人性进行断层式分析,并且认定一般情况下必是如此。一些文学大师,如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法国的维克多·雨果、英国的威廉·莎士比亚以及我们中国的鲁迅,则是通过他们的作品和人物,展示出人性的善恶美丑。 而在世界上影响*大的,还是美国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人类心灵导师的戴尔·卡耐基他博采众家之长,专注于人性的优长和弱点,以通俗易懂的笔触和案例式分析,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和成功学的高度,来解剖人性的利弊得失。其著作风靡**,被誉为成功励志经典和“人类出版**的奇迹”。 但是,客观地说,相比于现代医学,特别是解剖学、病理学和影像学对人的自然生理状况的透析和把握,人类对自身世界及其错综复杂的变化,以及人性的优点和弱点的认知上,还是落后了许多。个中缘由,在于肢体之病易明,心中之情难断。所以世界各国,无论政界还是商界,均知选才用人是事业兴衰成败的**要务,但都还停留在感知的水准,也许清楚所需和标准,却无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不然你就很难理解,现代西方的所谓**政治何以风光不在,且逐渐沦为民粹泛滥、效率低下的代名词,原因之一是套路依旧,手段未及*新。 18 世纪英国杰出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苏格兰启蒙运动和西方哲学*重要的人物之一大卫·休谟,28 岁时出版了他自认为*重要的一部著作《人性论》,不但未能 引起期望的“轰动效应”,面对的竟然是“死在印刷机上”的悲凉,而且成为他谋求爱丁堡大学伦理学和圣灵哲学教授的绊脚石……此种艰辛境遇,几乎使年轻的思想家休谟精神 崩溃,以致不得不放下宏图理想,被迫去过凡夫俗子的生活。 可见认识自己,对人类来说是多么的艰难而富有挑战性!因此它就永远镌刻在德尔菲神庙上,作为留给我们的一个世界性的永恒话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之所以扮演了始作俑者和战败国的双重角色,其动机除了国力崛起的自我膨胀和屈辱**等情绪化的因素之外,根源还在缺乏基于常识、常理和常情的自知之明。不然德国就不会先后在英法和苏联东西两线开战。*本在占领中国东北,称霸亚洲后,依然欲壑难填,竟然突袭珍珠港,逼得美国出手参战。活生生应了一句西谚:“上帝要让它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中国当代诗人顾城有名诗句: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遗憾的是,眼睛都是朝着外面看,越看越觉得人家渺小,自己相当崇高,还经常是越看别人越不顺眼。眼睛看不见自己,是人类有生以来的天然缺陷,还是造物主的责任? 现在,人们热衷于人工智能,实质上是对自身无能的一个嘲弄,说明人类几千年进化到了一个天花板,也证明人依靠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恐怕是到了一个极限。但是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自信,人毕竟为万物之灵,*宝贵、*重要而且是取之不尽的一种资源恰恰是人类自己,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我们有必要,实现人类自我认知上的一场新的革命! 这一点,现代人真的感愧良多。我们主要的精力基本是“外向型”,过多地放在了资源的开发、财富的积聚、无度的挥霍方面,而忽略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社会进步条件 下,对自身的完善和提高。 有鉴于此,笔者感慨之余,常思个中缘由,欲以中西文化之双重视角透视人性奥秘,从甲子沧桑岁月所见所闻来品味人生。然才疏学浅,只是就人与生俱来、人性之长短的某 些方面和片段略抒己见,也给自己一个反省和提升的机会,并愿与读者分享。如有所启发,或以为借鉴,则聊以**;如能抛砖引玉,那是意外之喜;至于确否或获认同,也是见 仁见智并不以为意。 真的感恩,此生遇到了如此美好的时代,能够想自己之所想,及自己之所及。还要感恩自己,有这么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能让我经*这么富有挑战性的思想磨砺。*要感谢我的妻子王蓓,玫琳凯中国第 120 位首席,以她的青春活力和对事业追求的**深深地感染我,还有她对我仅有的这么一点点“特长”的看重和激励,使我走出失落和自卑,重新拥有坚定和自信,时隔几十载从官场回归著述的老本行,不至于因懈怠无求,而荒废美好珍贵的人生。也要感谢朋友们所给予的支持和关心,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为序,*愿以此期待于来者。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由于认知角度、社会习俗和感性的不同,往往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据《墨子》《兼爱下》所载,春秋战国时期: 昔荆灵王好小要,当灵王之身,荆国之士饭不逾乎一固,据而后兴,扶垣而后行。 说的是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官员,所以臣子都只吃一顿饭,后来也有了“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的典故。这种随俗好瘦之风,不亚于**的一些酷爱减肥之善男信女,为了身 材不惜节食甚至“*食”。 到了中国的盛唐时期,审美观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李唐家族是马上征战得天下,举国皆以彪悍威武为荣,所以男子的壮硕和女子的丰腴蔚为时尚。从“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 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全都是这模样,所以后人概括说唐是“以肥为美”,确是精到。 一方面*时代和习俗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审美的主体动因和角度的不同,感觉上就有千差万别,商代的妲己以骄奢淫逸遗臭万年,当时是举国上下对其恨之入骨,但是在商纣王的眼里,那就是国色天香,人生难得的宝贝,所谓**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美丑不仅是给别人看的,有时也是一种自我感觉。一个人可能容貌一般, 但是坦荡自信,事业有成,谈吐不凡,自会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别样风景。 这方面*有说服力的案例当然是马云。因为无论他自己,还是别人,都曾经为他的长相有点纠结,并且现在还经常成为人们调侃的话题。但他的不凡之处,在于用后天的内涵和气质成功地弥补了这也许算不上不足的“不足”。他的演讲经常是座无虚席,已没有太多人关注他长得怎么样,人们*多地欣赏的是他的思想内涵和人格魅力! 美丑不仅是给别人看的,有时也是一种自我感觉。事实上,人性对美与丑认识和把握的陷阱往往是爱屋及乌,有时甚至接近盲目。就像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写到张飞就是: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写到关羽就是: 身长九尺,髯长两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这一看就是生动的富有夸张色彩的文学笔法,别说是与真正现实的人,就是与史学著作《三国志》所述也有相当的距离,是一种对人物的理想化的描述而已。真实的情况是:伟人未必美男子,貌不惊人是奇才!拿破仑是近代欧洲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的确貌不惊人,尤其是身高实在对不起观众,只有一米六八,还达不到当时欧洲人的平均身高。观其一生,尽管战场得意,情场上却相当失意,心中的至爱,竟然就是那个经常给他戴绿帽子的约瑟芬。这个**女子看中的压根不是他的样貌,而是想找个方便自己享乐的靠山和金库。所以战场上的拿破仑经常一边写情书,一边为她歇斯底里……即便如此,也并不妨碍他被**为那 个时代的伟人,胆略和气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杰出的*事指挥才能,才是他真正的魅力所在。 同样,从列宁到孙中山以及罗斯福和斯大林还有巴尔扎克、毕加索、加加林和迈克尔·杰克逊,大都没有高大伟岸的身材,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是**的杰出人物,因为外貌并不会和才能以及人生价值成正比。 所以古今中外,把美与丑**化,仿佛美则不胜收,丑就目不忍睹,实在是历史长河中的笑话和人性的悲剧。理性的认知是,你必须能够真正接*缺陷美,如同不**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这总能让人想到女神维纳斯的雕像,她那“残缺的美”是*动人之处。她的断臂除了让观赏者感到惋惜之外,*多的是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们用心灵和感*去填补空白,这是断臂所带来的残缺之美的妙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 这个世界渴望丰富多彩,所以美丑并不像善恶那样有好坏之分,如同我们去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国度,假如遇到的都是演员和模特,那一定会以为是走错地方到了好莱坞或宝莱坞! 美,或者是大多数人的渴望,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丑,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英国**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出身贫寒,历尽坎坷,天生与高富帅无缘,就是靠喜剧小丑形象征服世界,成为 20 世纪*成功的喜剧大师。可是假如他和格利高里·派克一样帅得迷人,说不定就永无出头之*,因为复制和模仿乃是平庸的代名词,世界电影艺术也会缺了一份诙谐和快乐。 还有法国作家雨果在其名作《巴黎圣母院》中根据美丑相映原则塑造的“善的化身”,就是那个让世界几千万读者为他洒泪的卡西莫多,可是丑到**:几何型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把所有相貌上的不幸都给了他,但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集正义、崇高、铁汉和柔情于一身的大写的“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福祸相倚,不能一概论之,关键要看际遇和结局。上下几千年论美女知名度,恐怕谁也比不过唐朝的杨贵妃,不然怎会有大诗人白居易为她写下《长 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洋洋洒洒长达 840 字,这在惜字如金的唐诗宋词中称得上罕见之作。这首千古名作的意境和文学水平可谓是***,以至于人们都淡忘了李白和杜甫也分别为这个女子写过《清平调》和《哀江头》。白乐天的诗,淋漓尽致写出了英雄美人的悲欢离合,悱恻动人,千古一*。 唐玄宗李隆基何等人物,他在位近半个世纪,拨乱反正一举结束武则天退位后的政治混乱局面,励精图治把大唐推到了开元盛世。为啥就到了“春宵苦短*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的程度?还不是因为号称“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谁知这段千古*唱,竟然因为安禄山一阵渔阳鼙鼓发动“安史之乱”,盛唐就此由盛转衰,唐玄宗率家眷从长安城仓皇出逃,杨贵妃也香消玉殒于马嵬驿的乱*之中,包括杨国忠在内的杨氏几代人也盛极而衰,尽被诛杀殆尽。 贵妃有大美,也难逃祸福相依的循环定律,谢幕后留下的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期”的千古*唱。后人哀之鉴之,大可不必因美而喜极,也不应因丑而过悲,关 键是活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以及心中应有的喜乐。 人来自哪里?是火星?还是上帝? 人为何是野兽和天使的混搭奇迹? 人心底深藏的善恶各占何种比例? 人生的双刃剑 **号街车 生前事与生后名 极高明而道中庸 自律和自由 …… 这种哈姆雷特式的猜测困扰着人类自己,也是中西方人苦苦破解密码的**难题。人生百种滋味,万千感悟,于你,纵然只是瞬间触动,也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