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插图珍藏本郭沫若作品菁华集)/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

女神(插图珍藏本郭沫若作品菁华集)/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
作者: 郭沫若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女神(插图珍藏本郭沫若作品菁华集)/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
ISBN: 9787540467098

作者简介

郭沫若(1**2—1978),中国******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和**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的**。

内容简介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 亲,突然记起 了这段故事。 我的母亲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贵州省黄平州的。我 的外祖父杜琢 章公是当时黄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 事,致使城池失 守,外祖父手刃了四岁的四姨,在公堂上自尽了。外 祖母和七岁的三 姨跳进州署的池子里殉了节,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 殉难了。我们的 母亲那时才满一岁。刘奶妈把我们的母亲背着已经跳 进了池子,但又 逃了出来。在途中遇着过两次匪难,**次被劫丢了 金银首饰,第二 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义的刘奶妈在农人家里讨 了些稻*来遮 身,仍然背眷母亲逃难。逃到后来遇着赴援的官*才 得了解救。*初 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 了种种的虐待, 但是忠义的刘奶妈始终是保护着我们的母亲。直到母 亲满了四岁,大 舅赴黄平收尸,便道往云南,才把母亲和刘奶妈带回 了四川。 母亲在幼年时分是遭*过这样不幸的人。 母亲在十五岁的时候到了我们家里来,我们现存 的兄弟姊妹共 有八人,听说还死了一兄三姐。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 微,一切炊洗 洒扫要和妯娌分担,母亲又多子息,**了不少的累 赘。 白*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 尿布的光景, 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母亲因为这样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 的,每年交秋 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 在想来,这怕 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的关系所生出的**病罢 。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上,终*只是呻 吟呕吐,饭不 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 样要经过两个 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是害了一场大 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 药。母亲发了 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 是不容易购买 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 里人都视为祥 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 我们小的时 候,要管两只肥*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 是瓣里的蕉 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 用的只是蕉子 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 这样的蕉 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 人,如以为吃 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 回母亲吃蕉子 的时候,在*边上夹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 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在张献忠剿了四 川以后——四 川人有句话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犬不留”— —在清初时期 好像有过一个很大的移民运动。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 各的会馆,便 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 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宁化县, 听说还有我们 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 川的,卜居在 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 宫,供的是一 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 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 病。我同我的 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 我们家里不过 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 地方。我们去 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 着窗看见散馆 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 就像尖瓣的莲 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 蕉花,但在四 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 。窗子也不过 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 我过去的。我 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来 藏在衣袂下同 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 。我捧着跑到 母亲的*前,母亲问我是从甚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 说是在天后宫 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 在*前,只是 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 子,为娘的倒 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不知为甚么 事情要哭。不 一会儿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 宗面前打了我 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 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甚么该 讨我父亲、母 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 朵回来,为甚 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 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 圣母的神座前 干掉了罢?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 涌上了心来。 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 深夜,天涯羁 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 年,在海外已 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甚么使 我父亲、母亲 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 知道了,竟失 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P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