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别找理由拒绝孩子
ISBN: 9787563934867
用爱心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 一般来说,成年人会有很多烦恼,其实孩子也有 自己的烦恼,他们也会 郁郁寡欢、怒不可遏、无理取闹,这些都很正常。作 为父母,不要蛮横地拒 绝孩子的负面情绪,相反,父母应接纳孩子的负面情 绪,因为这也是孩子 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遇到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往 往会说:“别这样,你 怎么这么不懂事。”其实,这样的表述否认了孩子的 负面情绪。这种教育方 式非但不会使孩子真的没有负面情绪,而且会助长孩 子的压抑和自我否 认,而这种压抑常常在孩子青春期时变成一种神经质 倾向,有些孩子还会 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事实上,孩子感受到害怕才会知 道要注意安全;孩子 懂得羞愧才会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孩子有难过的 经验,才能理解他人 的悲伤。所以,父母不要总是否认孩子正常的情绪表 达,更不要过分压制 孩子的表达。而是应该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一天晚上,东东跑到爸爸身边说:“爸爸,你拿 小贴画了吗?我要 给爷爷看。”爸爸回答说:“没有啊。”接着又加上 一句:“你没有说要我 拿小贴画啊。”东东听了突然哭了起来,泪流满面。 嚷道:“我要拿小贴 画给爷爷看,我要拿小贴画给爷爷看。” 看到东东哭闹个不停,爸爸并没有批评东东。爸 爸知道东东现在 的情绪很不好,如果大人因此发火去吼孩子,孩子不 仅闹得更凶,而 且还会给他留下阴影。于是,爸爸很耐心地抱起东东 ,右手抚摸着他 的脊背,对他说:“东东是不是想让爷爷看你的小贴 画呢?”东东哽咽 着回答说:“是。”爸爸继续抚摸着孩子,对他说: “哦,爸爸知道了,爸 爸没有拿小贴画,你是不是很伤心,很难过?”东东 回答:“是,我要小 贴画,我要小贴画。”爸爸对他说:“好的,爸爸明 白了,那么我们想想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是现在回家拿呢, 还是等吃完饭让 爷爷奶奶去我们家看小贴画呢?”东东哭声渐渐停了 下来说:“我想现 在回家拿。”爸爸笑着说:“好吧,那我抱着你回家 呢,还是我们一起走 回家?”东东说:“抱着去拿吧。” 在这个案例中,东东的爸爸做得非常好。面对孩 子的哭闹,他没有责骂 孩子,而是很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适当去满足孩子 合理的要求。 孩子有了烦恼,父母应该耐心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可是生活中许多父 母常常不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 时,有些父母就会急 于去做否定。比如,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一天,体育课 又跑了1500米,回来 说:“妈,我累了!”很多妈妈的第一反应是:“有 什么可累的啊?你上学整 天在那儿坐着,我这上班还没说累呢!”其实,看似 一句也在理的话,却给 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感受。由于父母忽视和不接受 ,他的负面情绪在父 母这里就得不到释放,那他怎么可能愿意继续跟父母 交流呢?现在的孩子 累不累?说实话,挺累的。一天从早上起来就连轴转 ,8:00开始上课,16: 00左右才放学。在这个过程中,不说别的,上课一坐 好几个钟头,就挺耗 精力的。另外,还要听讲、写作业,周末再上个补习 班,一年365天几乎天 天如此。然后父母还告诉他:“你得打球。”“你得 弹钢琴。”要学这个,又要 学那个。但如果做父母的能换一个角度去理解他,告 诉他:“我知道你挺累 的。”孩子也许就会说:“是!妈,您也挺累的,咱 们相互支持吧。”这种沟通 就很好。 因此,当面对孩子的抱怨、烦躁、愤怒等负面情 绪时,父母应该冷静下 来,倾听孩子的表述,先弄明白孩子激动在哪里,痛 苦在哪里。明白了缘由 之后,再进行正确的引导。有父母说,孩子的负面情 绪有时是无理取闹,比 如他到商场玩耍,看到东西一定要买,父母不满足, 他就大哭大闹或者躺 在地上耍赖。 其实,人的情绪变化,往往与个体需要是否满足 密切相关,包括生理性 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而人的需要会产生内驱力,这是 主动积极的心理特 征。意味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的需要。但 当孩子一有需求不能 满足就哭,一哭父母就满足了其要求,如此反复,孩 子知道通过哭就可获 得自己的需要,所以就会愈演愈烈。这些与父母平时 引导的错误有关。作 为父母,要接纳孩子的全部,但这并不包括全部的缺 点,该坚持原则时就 应该坚持。当面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情况时,父母可以 试着用转移注意力的 方式进行解决,而不能因为觉得丢了面子,就打骂孩 子或满足孩子的要 求。也有许多父母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往往会认为孩 子太小,以后再教育 也不晚,从而错过了教育的良机。事实上,当父母还 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 方法时,可以等待,但不能因此放过孩子的缺点。父 母可以事后心平气和 地和孩子进行讨论,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 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父母首先要保持良好 的心态。很多时候,虽 然父母的内心是爱着孩子的,由于太生气了,表现出 来的却是全然的否 定、责备,而这会让孩子忽略父母讲话的内容,而关 注父母的情绪。比如, 孩子本来已经很懊恼自己考试考不好,在寻思着改进 的方法,可是,父母 很生气,把他痛骂了一顿。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 会从“没考好”转移到 “妈妈在生气”上了。 帮助孩子管理负面情绪的最有效方法是从根本上 培养孩子的乐观心 态。如果父母经过长期努力,能够让积极情绪主导孩 子的心境,并进而形 成其“内心世界的背景”,那么,孩子每时每刻发生 的心理事件都会受这一 情绪背景的影响,使之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的色调, 而这与父母平时的表 现紧密联系。情绪良好、积极上进的父母才能培养出 阳光、快乐的孩子。 P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