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7.84
折扣购买: 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ISBN: 9787516431603
宋小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讲师,参编《国际结算》等教材。 孙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等著作。
第三节? 对外贸易理论与转型升级 一、对外贸易基本原理 不同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这属于国际贸易基本原理的内容。参照海闻、林德特和王新奎(2003,第 28-31 页),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是低价进口、高价出口,只有当同一个产品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价格差异时才会发生贸易[这里对海闻、林德特和王新奎(2003)的观点做一个修补:决定进出口的,不是如海闻、林德特和王新奎(2003)在第 28 页所写的两国间的物价水平,而是具体产品的价格]。而同一个产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不一样,是因为受到供给、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一)从供给方面进行解释 古典时期的斯密模型、李嘉图模型,新古典时期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及当代的规模经济模型等,侧重于从供给方面进行解释。 1. 以劳动来进行解释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较早地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中,劳动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因此他们主要考察劳动。①绝对优势贸易模型,以斯密为代表。②比较优势贸易模型,以李嘉图为代表。他们的理论,一般被归类为古典贸易理论。在这里,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产品的边际成本是固定的,规模报酬是固定的。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不同。 2. 以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进行解释 1919 年赫克歇尔提出了要素配置理论的基本观点,1930 年代他的观点被他的学生俄林加以论证完善,后人常以他们两人的姓名缩写来指代这一理论(H-O 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指出,各国的资源储备情况影响着它们所生产的产品的相对成本,资源丰富的国家生产的产品的成本较低。这样,决定产品价格的就不再是劳动这一种要素,而是加上了资源。进而,生产要素不仅可能是两种,而且可能是多种。各国应该生产并出口本国资源丰富的那些产品,进口资源相对稀缺的产品。也就是说,决定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禀赋不同。1940 年代,保罗·萨缪尔森进一步验证推演了 H-O 模型,在他的推导下,即使没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也可以通过产品的国际贸易实现国际间的生产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些分析区别于斯密、李嘉图单一劳动分析的古典贸易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3. 以市场和生产规模来进行解释 在当代经济中,很多行业可以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这样就可能在这些行业或产品生产中存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如果生产规模很大,就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如果市场占有率很大,就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而一国企业难以对各种产品都保持较大的市场占有率,所以需要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分别生产不同的产品,以降低各自的成本。因此,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规模不同。这一理论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人物,一般被归入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4. 以产品生命周期来进行解释 雷蒙·弗农借鉴管理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一个产品在它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而一个国家相应的资源稀缺程度也是不同的,这样,各国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本领先地位是不断变化的,甚至一个国家可能从某种产品的出口国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这一理论也被归入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从需求方面进行解释 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大部分是从供给方面进行解释,后来逐渐增加了很多从需求方面进行的解释,例如用偏好、收入进行解释。 1. 用偏好的不同来进行解释 即使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能力完全一样,但由于两国对该产品的需求不同,也可能产生价格差异,从而进行国家间的贸易。 2. 用收入的不同来进行解释 对于同一种产品,即使其他各方面完全一样,但是如果两个国家的收入水平不同,那么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愿意用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商品,从而该种商品更倾向于流入该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 (三)其他 上述内容主要来自海闻、林德特和王新奎(2003),但是显然上述理论分类不够全面,例如缺少重商主义。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还有许多其他理论或模型,例如 1970 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细分为新张伯伦模型、兰卡斯特模型、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S-S 模型等。 ▲亮点一:本书在分析我国外贸发展共性问题的基础上,认为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国家(地区)、所有行业的对外贸易策略,而需要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具体分析。因此,本书选择了我国的主要贸易国家(地区)分别进行考察,针对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提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亮点二:本书认为我国的外贸发展模式究竟朝哪个方向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看待我国几十年前开始形成的所谓“人口红利”。因此,本书从人口生育率和老龄化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