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少儿
原售价: 14.00
折扣价: 6.30
折扣购买: 儿女英雄传(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ISBN: 9787556003600
文康,清代小说家,满族镶红旗人,道光初年至光绪初年在世,生卒年不详。姓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号燕北闲人。他所著的《儿女英雄传》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 安老爷蒙冤进监狱 清朝的雍正年间,在京城西山的双凤村,有一座 安家庄园,所属安家是正黄旗的汉军,是汉军世族旧 家。庄主安老爷,名叫学海。这位安老爷天资聪明, 勤勉苦读,二十岁时就中了举人。但是无奈从此之后 时运不济,接连会考几次,就是中不了进士。到了四 十岁,已熬得白发苍苍,仍只是一名老举人。夫人佟 氏,也是汉军世家的一位闺秀,性情温和贤惠,整日 操持家务,料理生意,是安老爷的一位贤内助。无奈 他家人丁不旺,直到三十以后,才得了一位公子。 这位公子生得虎头虎脑,大大的眼睛,聪明伶俐 ,夫妇俩十分疼爱。因他生得白净,乳名玉格。单名 骥,字千里,号龙媒,是图个“天马云龙,高飞远到 ”的意思。儿时,安老爷就教他读《三字经》《千字 文》等,并练习书法。十三岁时,已将《四书》《五 经》倒背如流,写文章、作诗,也都小有名气,安老 爷欣喜万分。公子渐渐长大,出落得眉清目秀,温文 儒雅。过了两年,正逢院考,竞中了个本旗榜首的秀 才。 这年正逢会试,刚进二月间,安太太便将安老爷 考试用的物品整理出来,洗的洗缝的缝,添置的添置 ,一并收拾妥当了。 安老爷手拈着几根小胡子,含笑说:“太太,你 难道还指望我去会试不成?我自二十岁中举,如今快 五十岁,已考了三十余年,头发都考白了,不用再抱 希望。况且如今有了玉格这个孩子,看上去将来会有 大出息,不如把我的全部精神心思,用在他身上,把 他培养起来,倒是正理。” 这时,公子也在帮忙整理那些考试所用的东西, 听见老爷的话,便说道:“父亲,母亲说得没错。论 父亲的品行学业,中一个进士,也不是什么难事。虽 说多年不中,但是功名迟早会来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嘛!就算父亲不在乎功名,也要把这进士中了,才算 做完了读书人的一件大事。” 安老爷听了,笑了一笑,说道:“真是孩子话! ” 太太也在旁说道:“老爷,玉格的话很有道理, 我也是这个意思,就是不能像他说得那样文绉绉。老 爷要是依他的话,打起精神来,管他呢,中了当然最 好;就算是不中,再辛苦这一次也不要紧嘛!” 安老爷用了半生的心血努力,难道就此半途而废 不成?原来是看见了这些考具,就一时发点牢骚。今 天听见公子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样一番大道理,心中 暗暗欢喜。又见太太再三鼓励相劝,不觉高兴起来, 说道:“既然如此,就依你们,反正在家里也是白坐 着,再考一趟就是了。” 说着,到了三月初,太太把老爷的衣帽、铺盖、 吃食等用具整理好了,玉格也忙着收拾笔墨,洗砚台 ,包稿纸。安老爷便再次进城赶考,想不到这次居然 高中了第三名进士。转眼间,复试和殿试也已通过, 又添了一个三甲。当朝的皇上看他正是任官的年纪, 脸上带着正气,显得十分忠厚。如果做个地方官,准 是个爱惜百姓的好官,就批为榜下知县。 这时早有家人们听见老爷得了外任,个个都喜出 望外。只有太太和公子见老爷进门来愁眉不展,面带 忧虑,便知是因为外任的缘故。一时不好安慰,只好 转了话题,说了些无关紧要的闲话。老爷也强颜欢笑 ,说:“折腾了这些天了,也乏了累了,让我自己安 静安静,其他事以后再说吧。” 谁想到安老爷这么大年纪的人,近日来在外面辛 苦劳碌,又加上心里的这些烦恼忧思,次日起来便觉 得鼻塞声重,头晕脑涨,患了外感内热的病。一直到 了初冬,安老爷才病愈身安,起居如往常一样。依安 老爷的心里,早就打定了就此休班的主意,可是关切 他的师友亲朋,都以报恩报国,祈福百姓为大义劝说 。安老爷又是位循规蹈矩,听从安排的人,便上报疾 病已愈,可以上任了。 可巧,这时正遇到南河高家堰一带黄河决口,情 况紧急,不知道淹了多少土地及人命。地方官吏上报 要求增加人手,派些官吏来,就挑上了安老爷。只是 安老爷的天生性情正直,又广读诗书,见到州县官员 做官不知倡导民风,不知爱惜百姓,却只一味做官敛 财,巴结上司,好谋高升;身为百姓父母官却不管百 姓事,就只想过着豪奢的生活,整日吃喝玩乐;有些 为百姓做好事的清官,虽然得到了百姓们的拥戴,但 不能讨好上司,因此一旦得罪上司,便被扣上莫须有 的罪名,一朝被罢官,落得个有始无终,求荣反辱的 结局。如今安老爷就任了河工,这外任官更是个肥差 ,是个有名的虚报工程、侵贪钱粮的职位。安老爷想 想:“宦海无定,食路有方,天命早已安排在那里了 ,倒不如听天由命地闯荡一番,也许还能创立起一番 事业,对国家对百姓有功,又不负自己所学。”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