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十年集(散文随笔卷)(精)/汪曾祺作品

后十年集(散文随笔卷)(精)/汪曾祺作品
作者: 汪曾祺|编者:梁由之|总主编:梁由之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2.30
折扣购买: 后十年集(散文随笔卷)(精)/汪曾祺作品
ISBN: 9787542656674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内容简介

沈先生对打扑克简直是痛恨。他认为这样地消耗 时间,是不可原谅的。他曾随几位作家到井冈山住了 几天。这几位作家成天在宾馆里打扑克,沈先生说起 来就很气愤:“在这种地方打扑克!”沈先生小小年 纪就学会掷骰子,各种赌术他也都明白,但他后来不 玩这些。沈先生的娱乐,除了看看电影,就是写字。 他写章*,笔稍偃侧,起笔不用隶法,收笔稍尖,自 成一格。他喜欢写窄长的直幅,纸长四尺,阔只三寸 。他写字不择纸笔,常用糊窗的高丽纸。他说:“我 的字值三分钱!”从前要求他写字的,他几乎有求必 应。近年有病,不能握管,沈先生的字变得很珍贵了 。 沈先生后来不写小说,搞文物研究了,国外、国 内,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熟悉沈先生历史的人,觉 得并不奇怪。沈先生年轻时就对文物有极其浓厚的兴 趣。他对陶瓷的研究甚深,后来又对丝绸、刺绣、木 雕、漆器……都有广博的知识。沈先生研究的文物基 本上是手工艺制品。他从这些工艺品看到的是劳动者 的创造性。他为这些优美的造型、不可思议的色彩、 神奇精巧的技艺发出的惊叹,是对人的惊叹。他热爱 的不是物,而是人,他对一件工艺品的孩子气的天真 **,使人感动。我曾戏称他搞的文物研究是“抒情 考古学”。他八十岁生*,我曾写过一首诗送给他, 中有一联:“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 是记实。他有一阵在昆明收集了很多耿马漆盒。这种 黑红两色刮花的圆形缅漆盒,昆明多的是,而且很便 宜。沈先生一进城就到处逛地摊,选买这种漆盒。他 屋里装甜食点心、装文具邮票……的,都是这种盒子 。有一次买得一个直径一尺五寸的大漆盒,一再抚摩 ,说:“这可以作一期《红黑》杂志的封面!”他买 到的缅漆盒,除了自用,大多数都送人了。有一回, 他不知从哪里弄到很多土家族的挑花布,摆得一屋子 ,这间宿舍成了一个展览室。来看的人很多,沈先生 于是很快乐。这些挑花图案天真稚气而秀雅生动,确 实很美。 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 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 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顶上有 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 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 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 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 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 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 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 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多 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 了一只大斗*。这*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 一起吃饭。他到处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 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 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 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 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 ,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 的。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