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万卷出版社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做从容的自己(不生气的佛法课)
ISBN: 9787547021682
生气是根导火索 佛说: 经常生气的是蠢才,偶尔生气的是庸才,从不生气的是圣人,不去生气 的是智者。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案例,说是一位父亲,在单位受到上司的批评,回 来后把气撒在儿子身上,不由分说指着儿子臭骂一通,儿子心里很委屈,就 朝着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猫莫名其妙挨踢后,叫了一声蹿出家门,跑 到了马路上。一辆汽车驶来,看到前方忽然蹿出一只猫,急打方向盘,撞倒 了路边的小孩子。 这就是著名的“踢猫效应”,它所表现的就是人发脾气产生的怒气,会 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传递。从地位高的人传向地位低的人,从强者传向弱者, 最后无处发泄的弱小,就成了无辜的牺牲品。所以说,生气的这根导火索一 旦点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就会随之传播开,波及的范围往往不仅仅是当事 人,还会牵连到周边的其他人。 这一天,咖啡馆里来了位客人,坐下后要了一杯红茶。 过了一会儿,只听这位客人怒气冲冲地叫道:“小姐,快过来,你们的 牛奶是坏的。” 侍应小姐赶忙过来查看,客人继续说道:“你们的店是怎么开的?你看 这牛奶,把我的红茶都给破坏了,赶快给我换一杯!” “真不好意思,我马上给您换。”侍应小姐温柔地笑笑,回去又端了一 杯红茶过来,和前一杯一样,碟边配有新鲜牛奶和柠檬。放下后红茶后,她 轻轻地对客人说了一句:“我想我忘了给您建议,柠檬和牛奶不能一起放入 红茶,会造成红茶结块的,对不起。” 客人听了,脸一下子红了,他匆忙喝完红茶,就结账离开了咖啡馆。旁 边的其他服务生看到这一切,就问这位侍应小姐:“明明是他不懂装懂,还 那么粗鲁,你怎么不拆穿他呢?” 侍应小姐还是温柔地笑着:“正是因为他粗鲁,我才要用婉转的方式对 待他。如果我据理力争,他丢了面子,肯定更生气,这样势必会产生争执, 不但客人不愉快,也影响了咱们的生意,不是吗?”同事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 侍应小姐采用理直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既制止了客人怒气的蔓延,也 增加了其他客人对咖啡馆的好感。她的行为,如一泓碧波,恰到好处的浇熄 了客人差点要点燃的情绪导火索。因为以柔克刚,更胜于以牙还牙。 要避免怒气引发的严重后果,就要首先做到遇事自己不生气。因为人在 发怒的同时,理智思考的能力也在降低,思维容易被盲目性所控制。面对问 题的时候,生气会让人失去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有些人往往因为一时的盛 怒,将简单的问题扩大化,以至于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工作中与客户发生 冲突,暴躁的态度不仅会让自己损失一个生意机会,更有可能在领导心里留 下负面印象,别人也会由此对和你合作产生疑虑。一时的怒气所带的严重损 失,往往是事后无法弥补的。 每个人心里都隐藏着愤怒,但不管是从身体健康,还是从工作生活上来 说,生气的确都是百害无一利的事情。意识到生气所带来的危害,我们就要 从心底警惕自己的怒气。每当意识到自己要生气发火的时候,就把它当作分 析和控制自我的一次锻炼机会。一方面冷静研究事态,寻求解决方法;一方 面让自己的怒气熄灭,让理智作决定。而在日常生活中,从细微处入手,从 身边事开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培养一颗豁达乐观的心灵,才是真正 做到不生气的根本。 小脾气毁坏大健康 佛说: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黄帝内经》上说,人之所以会生病,最原始的一种根源就是生气。现 代医学的研究也表明,生气虽然是一种情绪,但长期生气会在身体上留下不 同的痕迹。一方面来说,经常生气会让人情绪不好,思维与记忆力下降;另 一方面,爱生气的人脸上容易长色斑,脑细胞衰老比不爱生气的人明显加快 。而且当人生气时,身体内的机能会处于混乱状态,长此以往,疾病自己就 找上门儿了。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里的林妹妹多愁善感,动不动就“使小性儿” 、生闷气,所以正值妙龄的她就香消玉殒,空留悲叹在人间。《三国时演义 》中的司徒王朗,更是因为诸葛亮一番义正言辞的声讨,使他羞愤难当,当 场气死马下。可见生气对人体健康有多大损害。 张琴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一直以来,各项业务都很出色,深受老板器 重。正当她觉得自己升职有望时,单位里又进来一位比她年轻漂亮的女同事 ,不但活泼聪慧,而且做事非常有效率,来到不久,就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 致认可。张琴渐渐感觉有些受到冷落,但又知道自己一时难以超过这位新同 事,就很是烦闷。 张琴心里的嫉妒和焦虑,又不好意思讲给其他朋友或者同事听,只好向 老公倾诉。但是老公工作也很忙,常常敷衍她几句就算了,搞得张琴更是闷 闷不乐。久而久之,张琴不仅觉得生活乏味,还感觉到身体常常不舒服。尤 其是一侧乳房,时不时地胀痛难忍,用手摸摸,里面似乎有肿块一样的东西 。 张琴赶忙去医院检查,得知自己患的是乳腺小叶增生。医生问了张琴的 情况,语重心长地说:“你这病,就是因为生闷气得来的,要想好起来,最 重要的,就是绝对不要再生闷气了。” 张琴的例子其实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很多人一旦被无谓的烦恼所缠绕 ,就将怨恨与烦闷留在自己心里,不懂得自我调节,只会生气,不会“解气 ”。久而久之,闷气发酵成疾病,这不是一种自我折磨吗? 还有些退休的老人,闲来无事聚到一起打个扑克下个棋什么的,本来只 是图个开心,可就有些老人为一步棋或者一张牌争个面红耳赤,大动肝火, 为此导致血压升高,差点危及生命。生这种闲气,值得吗? 生气不但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更是一种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心境。 中医认为怒伤肝,愤怒使人胸闷、胀痛。不愉快的情绪长时间积累在体内, 会让人的内分泌系统失调,产生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的毛病。严重的话,还会 导致血压升高和冠心病等更严重的病症。所以有位外国作家说:“为小事经 常生气的人是会短命的。”反过来说,心胸开阔的人一定会长寿。因为他们 不爱生气,自然就大大降低了罹患疾病的风险,所以才会健康常驻。 想想生气让人付出的健康代价,就会知道生气不但没有必要,更不能解 决实际问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活中都应该做到尽量少生气,或者不 生气。要想做到不生气,前提是要在生活中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养成遇事 少钻牛角尖,多往宽处想的习惯。遇到烦心事时,能够选择一些放松自己的 方式,比如听听音乐,练练瑜伽,或者到郊外风景秀丽的地方走一走,再烦 闷的心情都会化解掉。 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突发状况,也许我们不能控制事件的结果,但 一定可以选择对待事件的态度:不与小人计较,不在小事上生气,保持从容 大度的心境。千万莫让小脾气毁坏了大健康! P0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