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经济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职人精神(工匠型员工进阶的八项修炼)
ISBN: 9787545452839
赵斌,绿海星青年(**)商学院副院长,号望城居士。生于庐州巢湖河畔,定居金陵,已届不惑之年,谋职于传道授业解惑之业,寄情于天地山水自然之间。 平时读书思考,致虚守静,行不言之教,体悟儒释道生命智慧;得闲结伴出游,观花看云,登山滑雪,感*万物之本真,体味人世之变化;授课风格奔放**,同时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富含哲理。勤思有得,笔耕不辍。故作此书。
3 追求**,工匠昀自觉使命 职人,崇尚匠心,血管中流淌的是匠心思维和工 匠精神。 奉行工匠精神的职人,有自觉的精工细作意识, 他们对待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会 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以求专注、**、**,追求 **。 借用财经学者吴晓波的观点,所谓工匠精神就是 : “做电饭煲的,你能不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 莹不粘锅;做吹风机的,你能不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 滑;做菜刀的,你能不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 松省力;做保温杯的,你能不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 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做马桶盖的,你能不能让所有的 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 工匠精神的对立面,是追求短期效益,是“短、 平、快”的粗制滥造,是“差不多、或许吧、有可能 、还凑合、糊弄过去就得了”的“混业”心态。 毫无疑问,相对于粗制滥造赚快钱的“混业”心 理,坚守工匠精神,*苦*难,却是**正确的道路 。需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 了苦功夫,这是匠人自觉的使命。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一书作者马修 ·克劳福德认为:“工匠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自愿 把事情做好,因为这代表一种荣誉,如果没能做好, 就会感到憎恶和耻辱。 在伦敦市中心,有一条长300余米的萨维尔街, 拿破仑三世、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英国查尔斯王储等 社会名流都曾穿过这里出品的**定**装。 数百年来,萨维尔街的裁缝践行追求**、精益 求精、力求**的工匠精神,从未放弃对**的不懈 追求,如今已成为世界男装领域令人高山仰止的工艺 圣殿。 萨维尔街的裁缝为了追求**,将定**装的品 质从99%提高到99.99%,他们从不吝啬时间和付出 精力,完成一套全定**装,裁缝需要精密测量顾客 身体的50余处细节部位,得出**的身高、肌肉形状 、体型等个性化数据。服装制作通常要经7人之手, 需消耗50个小时,客人则需等待两三个月。 萨维尔街上有一家名为“韦尔什&杰弗里斯”的 定**装店,为丘吉尔量身定制过*装。该店的合伙 人称,曾有年逾八旬的老顾客拿着20世纪50年代的定 制西装回店里修补,这家店一直保存着所有顾客的定 制信息,无论年代有多久远,他们甚至还修补过一件 1932年出品的西装。 提供**的全定**务(从量身、选布料到制版 、试身和完工的一条龙服务),历来是萨维尔街** 定**装商的精髓所在。 “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 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美国**社会学家 理查德·桑内特在其新书《匠人》中如是说。 职人、工匠、匠心,早已走出了传统手工艺人的 范畴,成为各个领域专业人士追求**和**的代名 词。 追求**、专心专注的职人精神和开拓进取的企 业精神并不矛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致力让 职人精神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和个人 追求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源源不断的内 生动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制胜 法宝。 当今社会缺乏的恰恰是具备自动自发去追求** 、具备职人精神的员工。 据一项调查显示: 有5%的人,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在 破坏性地做事; 有10%的人,是等待着老板给安排事做; 有15%的人,是在“蛮做”“盲做”“胡做”; 有10%的人,是在徒劳无功地做,是负效劳动, 对公司没有任何的实际贡献,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有20%的人,是按照*低标准来做; 有38%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是绩效仍然不高 ,原因在于工作不到位; 只有2%的人是做事到位的,是在玩命工作,是 在追求**。 大部分人甘于平庸的结果是,那些追求**的工 匠型员工都被重用提拔了,因为他们太与众不同,太 “鹤立*群”了,想不被老板注意都难。 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袆说过这样一番话: “一件事交给我,我应付一下,很容易应付,应 付完了之后难道不觉得是在浪费生命吗?一件事你可 以把它做到60分,你可以做得很轻松,做完了你每天 重复,每天干三个小时活就完了,然后你天天上班没 事,然后你回家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但 你怎么进步呢? “因为我有不服输的性格,再普通的事我要做得 比别人好,大家做得很普通,我要做得跟大家不一样 ,要做到超出大家想象,要花很多时间,很多努力, 但我*后发现我的收获是*大的,因为我下了功夫, 你的收获和你的投入是成正比的。” 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是普通人,少数让人羡慕的 大拿、大咖、大牛、名人、明星,相对于普通人,他 们在某些领域、某些地域、某些单位具有一定的** 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的身价通常也远远高于普 通人。 造成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人士(职人)和 普通人在做事风格上的天差地别——当普通人应付工 作时,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工作;当普通人浅尝辄 止时,他们认真钻研力求将工作做深做透;当普通人 只是敷衍式的满足于“做了”时,他们却致力“做好 ”“做**”;当普通人都注意表现试图让老板满意 时,他们总能让老板出乎意料、超出老板的期望值… … **人士对**的追求是永不停息、永无止境的 。80多岁的小野二郎曾坦言:“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 ,工作也还没有达到**的程度。我会继续攀爬,试 图爬到**,但没人知道**在哪里。” 如此反差,再加上*积月累的力量,普通人士和 **人士的界限就变得*加泾渭分明了。 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