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1.20
折扣购买: 警世通言/中国古代小说名著插图典藏系列
ISBN: 9787020051595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 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 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 。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 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 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喇”的一声响,琴弦*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 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 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 。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 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 ,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深,登舟劫我财物。”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检 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 上崖。忽听得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于并非奸盗之 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 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 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 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 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深,荒崖 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 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 ,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 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人琴声。其词 云: ‘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 ,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 扬。’” 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鸾远,难以问答。”命左 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 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草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 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 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 ,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 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棍下截。那时不慌不忙, 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鲡去泥水,重 复穿上,步人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 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 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 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伯牙全无客礼 ,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 谦让,俨然坐下。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 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 ”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 。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 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 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 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樵夫道:“既如 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 仪。凤乃百鸟**,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以知梧 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 ,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 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 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 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靳成乐器。此乃 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 ,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 人背,龙池,风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 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 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羡里,吊 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 眩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 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何为六忌? 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 何为七不弹? 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 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 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 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又问道:“足下既 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人。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 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曰:‘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 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人于微妙。 假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大道:“《毛诗 》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 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 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 。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 志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丁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 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 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锺,名徽,贱字 子期。”伯牙拱手道:“是锤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 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子期道: “原来是伯牙大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相陪。命童子点茶 ,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牙道:“借此攀话,休嫌简亵。”子期称 :“不敢。”童子取过瑶琴,二人人席饮酒。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 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 ,便是荒居。”伯牙点头道:“好个集贤村。”又问:“道艺何为?”子 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伯牙微笑道:“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 ,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乃赍志 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取也。”子期道:“实不相瞒 ,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馀年。虽位 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伯牙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 ”二人杯酒酬酢了一会。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 多少?”子期道:“虚度二十有七。”伯牙道:“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 不见弃,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道:“大人差矣。大人 乃上国名公,锺徽乃穷乡贱子,怎敢仰扳,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识 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 若以富贵贫贱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遂命童子重添炉火,再熱名香 ,就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 生死不负。拜罢,复命取暖酒再酌。子期让伯牙上坐。伯牙从其言。换了 杯箸,子期下席。兄弟相称,彼此谈心叙话。正是: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