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知味

吃相/知味
作者: 余斌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90
折扣购买: 吃相/知味
ISBN: 9787807681953

作者简介

余斌,1960 年生于南京,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张爱玲传》《周作人传》《提前怀旧》《旧时勾当》《南京味道》等。

内容简介

螃蟹,南方人北方人都吃。当然,是南方人先吃 起来的。所谓“**个吃螃蟹的人”虽无从考证,却 必是南方人无疑。率先对无肠公子下口的人得有胆子 ,因其奇形怪状的模样,再加被俘时的张牙舞爪,委 实是拒人千里的。直到宋代时,关中人仍有将螃蟹视 为怪物者。沈括《梦溪笔谈》即记有一桩趣事,说乡 人不识螃蟹,有人收得一只干蟹,逢左近有人得疟疾 ,便将此物借去,悬于门上,借以驱鬼——**疟疾 者称疟鬼,疟鬼见门上怪物狰狞可怖,便过其门而不 入了。沈括甚至夸张地说,螃蟹在关中,“不但人不 识,鬼亦不识也”。 南方人对螃蟹自然见怪不怪,然“**个吃螃蟹 的人”要将其视为可食之物,进而当作无上美味,却 仍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想象力。此人是不是一位美食家 ,不去管他,照古书上的说法,南方民间食蟹之风的 大盛,与口腹之乐的冲动没有一毛钱关系,其因由倒 是螃蟹的泛滥成灾:南方多种稻,螃蟹正是毁稻伤田 的好手,元代史料里有记载,这些家伙一度弄得稻不 聊生,以致被形容为“蟹厄”:“吴中蟹厄如蝗,平 田皆满,稻谷荡尽。吴谚有蟹(虾)荒蟹乱之说,正 谓此也。”故彼时的吃蟹之风大盛,其实是农人的愤 而食,是一种泄愤之举,大有食肉寝皮的恨意。 然而以螃蟹味道的鲜美,以南方人口味上的偏嗜 ,食之后,转恨为爱几乎是必然的。事实上螃蟹早已 被视为美味,吃蟹的“事迹”,亦可称“史不*书” ,*远的记到西周,往后隋炀帝的酷嗜此味不用说, 东晋名士毕卓“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 中,便足了一生”的豪语*是将吃蟹定格为一桩韵事 了。而到宋代,在位于北方的汴梁,食蟹已成时尚。 只是凡此种种,均限于宫廷或上层社会,平民百姓不 与也。没准儿元代江南农人的愤而食蟹倒是吃蟹之风 走向民间的转折点。(虽然食蟹既有悠久历史,江南 又螃蟹遍地,要到那时才走入寻常百姓家,似乎有点 说不过去。) 不管怎么说,江南人吃螃蟹较北方人*有传统, 也*有底蕴,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同样是吃,态度上 便有差异——前者将螃蟹视为无上美味,后者虽不是 视同寻常,吃起来殊少一份隆重。这里说的是江南人 而非泛泛的南方人,因江浙而外,其他地方吃螃蟹之 风皆不如江浙之盛,也没那么讲究。单说螃蟹出现的 场所,就可见出螃蟹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几年前在 南宁逛夜市,有条美食街迤逦一两里路,路两边一家 挨一家的排档,别的倒也罢了,让我这江南人吃惊不 小的是,许多摊档上居然一摞一摞码着个头儿不小的 螃蟹,价格记不清了,反正便宜得可以。要知道在南 京,螃蟹的价格早已奔着一斤一百元而去,一度甚至 卖到两百元一斤,小饭馆里不见踪影。大酒楼里它也 往往是一桌酒席的**,哪能这样跟猪头肉似的随随 便便就吃将起来?又一回是在开会,会议的自助餐里 好几回见到螃蟹,横七竖八堆在盆里,由人自取。出 本书生动描摹以江南为主的各色美食、市井风味,从肥肉、小龙虾、锅贴、层层脆,到四色糖、糕团、慈姑、麦乳精、烘山芋等,兼及中西,读来令人生津垂涎或会心莞尔,其中的民俗、旧事、记忆、温情,余韵隽永,**读者细品一方水土一方人,*可从中窥见世相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