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画眉(当代名家精品珍藏)(精)

黑画眉(当代名家精品珍藏)(精)
作者: 老藤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10
折扣购买: 黑画眉(当代名家精品珍藏)(精)
ISBN: 9787539664941

作者简介

老藤,本名滕贞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十月》《中国作家》《文艺报》《小说月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百余篇,出版长篇小说《腊头驿(西施乳)》《鼓掌》等三部,小说集《无雨辽西》《会殇》等四部,文化随笔集《儒学笔记》《探古求今说儒学》两部。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中华文学选刊》《长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转载。曾获东北文学奖、辽宁文学奖。

内容简介

黑画眉 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气味。作为生命 与生命之间的联系,它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它能决 定运势、左右食欲,却又平淡无奇,被人忽略不计。每个 人都有选择气味的权利。豆花小嫂喜欢的气味与众不同, 她对紫花苜蓿青储后散发出的干草味儿十分入迷,这气味 温暖、香甜、清新,让人入静止躁。由此,她对那些以紫 花苜蓿为饲料的家畜也很喜爱,比如牛、马、羊。当然, 她最偏爱的还是驴,这不仅因为驴散发出的干草味儿比较 纯,还因为她对驴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小嫂上学时,每天要路过一个叫“五魁驴肉馆”的饭 店。清早,饭店门前的木桩上总会拴着不同的驴。小嫂和 同学小黑经过这里时,小黑说:“我讨厌这根木桩,拴在 木桩上的驴就像被绑在绞刑架上的人,真可怜!”小嫂走过 去摸摸驴的脊背,看看驴的眼睛。与牛眼的执拗、马眼的 惊惧和羊眼的呆滞相比,驴眼要生动许多,透过这双眼睛 ,似乎能看到流淌的清澈的蒲河以及河畔繁茂的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长满蒲河两岸:夏天,紫色的花海彩绸一样随 风起伏,似乎要将蒲河水染碧成朱;到了秋季,勤快的农 户将它收割打捆,垛在河边,像一座座迷彩碉堡。小嫂和 小黑放学后常到这些草垛间捉迷藏,玩耍够了,带着满头 草屑回家,干草味儿浸透在她儿时的记忆里。 小嫂从来不做梦,尽管她处在一个多梦的年纪。她认 为女人做梦都是闲的,不信,白天推磨磨两筲豆子,看晚 上还做不做梦。但不屑于做梦的她,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 梦,这个梦让她第一次感到,原来梦是有重量的。 小嫂说的磨豆子,是她每天都要重复的工作,这是石 磨豆花最大的卖点。小嫂的石磨豆花从祖辈开始,就忌用 铁器,石磨、木桶、陶缸,连舀水都用葫芦水瓢。机器磨 出的豆花吃起来有股铁锈味儿,只有用石磨手工磨出的豆 花才是原汁原味儿的。小嫂家的石磨豆花店是甜水镇名副 其实的老字号。清晨,赶着上班或出工的人到“石磨豆花 ”喝碗咸豆花,吃张热油饼,如同有钱人下馆子,是一件 很体面的事。大腹便便的镇长牛志也常常在清早光临石磨 豆花。牛志开辆黑色切诺基,威风霸气,往店门口一横, 进到店里,人未落座,话先爆棚:“小嫂,两碗石磨豆花 、一张油饼!麻溜点,赶着下乡呢!”邻桌吃豆花的人便想 ,甜水已经算乡下了,再下乡,就是要到村里去。牛镇长 虽姓牛,却是驴脾气,顺毛摩挲怎么都成,要是戗茬顶牛 ,便会尥蹶子。牛志对甜水百姓的事很上心,比如说石磨 豆花的老井能留下来,就是牛志的功劳。为防控地下水位 下降,县水利局不允许居民私自打井,原有的水井也要封 填,要求居民一律用自来水。石磨豆花不行,用了自来水 这豆花就变味儿了。牛志来吃豆花时小嫂说了这事。牛志 筷子一拍:“石磨豆花老井比我牛志岁数都大,要封井先 把我撤了再说!”一句话,石磨豆花院子里的老井免去了被 填的命运。 小嫂男人在外跑船,她和父亲经营石磨豆花店,店不 大,人气却旺。父亲说,豆花是穷人的盛宴,只要甜水镇 还有穷人,石磨豆花生意就不会差。父亲过世后,小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