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精)

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精)
作者: 张业松|责编:周思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0.60
折扣购买: 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精)
ISBN: 978753396784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鲁迅和鲁迅文学是如此巨大的课题,如果只给十分 钟时间来讲,我要讲什么呢?这是我在与鲁迅结缘的起 点阶段曾经面临的问题和情境。那时候我没有做更多的 考虑,很坦率地选择了面对自己的无知,讲述了无知之 下的惊奇。时隔多年之后回头去看,我有点儿佩服自己 的勇敢,也对当初的选择多了一分庆幸和珍惜。我想, 或许正是那样一种勇于以朴素的状态面对鲁迅和自己的 态度,才促使自己误打误撞之余,能在鲁迅的文学世界 里走得更远,乃至有乐而忘返的态势吧!在其“提倡文 艺运动”之初,鲁迅曾对“朴素之民”及其“白心”寄 予高度的推重和期许,以为乃“正信”“向上”之“本 根”。我不能自我吹嘘当初正是服膺于鲁迅的教导才如 此这般,但也未能免俗,不免于此“暗合”小有得意、 深感庆幸啊。 回想最初因为偶然的原因在复旦开讲鲁迅精读课的 时候,为备课重新去读鲁迅的作品,在重读的过程当中 ,夸张一点说,我曾得到一个震惊体验。就是当我把《 呐喊·自序》这样一个熟得不能再熟的文本,再读一遍 ,再去想的时候,发现竟然有那么多东西是以前没有注 意到的。 我注意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这篇作品是鲁迅作为新 文学作家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在他的人生历史上第一 次回顾自己作为作家的成长史。这一个作为作家的成长 史,我们从整体上去注意它,当然是因为它记载了鲁迅 从不写到写的转折过程。我从里面读出来的反而是鲁迅 对他自己的,不仅从不写到写这样一个大的范围,而且 是他为什么要写,写什么,写的这些东西当中他记载了 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的一个非常老实的交代。比如《 呐喊·自序》最后谈到他是在金心异的促动下做起小说 来,做小说的目的,不是因为他又被金心异激动得热血 沸腾了,而只不过是要“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 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聊以慰藉”这个说法里面我 觉得就包含着鲁迅对他的创作效果的预期,这个预期显 然是不高的。他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已经得出结论,自 己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从他的表述 中也可以看出来,他对自己现在勉强地去做出表达以后 ,会带来什么效果,或者推广一点说,对整个新文化运 动会带来什么效果,他是没有绝对的信心的。而只不过 ,像我们从他后来的创作当中反复印证过的,他是在做 着“跨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的尝试。那么这样的 一种心态,落实到《呐喊》的具体的作品中,会呈现出 什么样子?我首先注意到,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在正文和序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断裂,就是说正文是一 个狂人的白话,狂言呓语,它表达的思想是对整个中国 文明的一个整体性的否定;而它的序是规范的文言,它 表达的内容,是狂人对社会质疑以后,看似重新回到这 个秩序当中去了。为什么会是这样?鲁迅在做出这样一 个文本层面的安排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觉得 这就符合他对自己创作出发点的预期。很可能他觉得这 个狂人也只不过就是在病的时候可以狂放一点,可以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