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孩子吃苦--好爸妈都要学习的6堂挫折教育课

别怕孩子吃苦--好爸妈都要学习的6堂挫折教育课
作者: 江慧
出版社: 人民邮电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6.20
折扣购买: 别怕孩子吃苦--好爸妈都要学习的6堂挫折教育课
ISBN: 9787115265388

作者简介

江慧,幼教专家,师范学院幼教专业毕业,在幼儿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长期的实践经验。

内容简介

要舍得让孩子早吃苦 早上,天气阴沉沉的,乌云已在头顶盘旋,眼看着就要下 雨。没过一会儿,大雨果然倾泻而下。女儿还在吃早餐,她 抬起那可爱的小脸蛋,问我:“妈妈,下雨了,可以不去学校 吗?”我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去吧!下雨怕什么?”女儿 有点不情不愿,但看我态度坚决,就闷闷不乐地吃完饭,然后 背起她的小书包,低着脑袋走出了门。看着女儿打着花雨伞, 穿着小雨靴,晃晃悠悠地上了校车,我才回到房间。 下这么大的雨,孩子又这么小,不去上学,其实也没有什 么。可是,我并不希望我的孩子连这么小的一点风雨都承受不 了,我也不希望她在这么小的困难面前都要退缩、逃避,我更 不希望因为我的不舍让她有了依赖和躲避的借口。 孩子还小,生命的里程才刚刚开始,还不明白生命中不仅 有晴天,还有雨天;不仅有花裙子,还有小污点。她还有很长 很长的路要走,路上也许会一帆风顺,也许会雷电交加,而 我,却不能永远做她遮风挡雨的港湾。总有一天,她也会不再 需要我的怀抱。她这个年龄,刚刚开始品尝生活,第一口是甜 的,就赞美生活,第一口是苦的,就诅咒命运。而生活会很耐 心地等待她自己懂得——不论是苦是甜,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 去感悟。 而我所能做的只是在她不愿意出门的时候,推她一把;在 她不愿意面对的时候,要求她一下;在她想依赖的时候,舍得 放手。 我并不是希望我的孩子一定要多么的坚强和勇敢,我只是 希望她在应该出门的时候有跨出去的勇气,在应该吃苦的时候 能够承受得住苦难的考验。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上帝都会交付属于他的使命和责 任。为了考验这个人有没有能力完成,上帝首先会设置一些挫 折,能够在挫折和苦难的打击下坚强站立起来的人才能获得上 帝的青睐。 试想,没有吃过苦的孩子怎么会发现自己生活的珍贵;没 有体会到生活不易的孩子怎么会明白幸福的生活要靠努力才能 得到的道理。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 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 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父 母是不能心疼孩子吃苦的。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孩子来 说只是为未来的成功和辉煌积攒一点本钱。况且孩子吃点苦又 算什么呢?凡是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哪个没有吃过苦呢? 一次演讲会上,有人问69岁的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 推销的秘诀是什么,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 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 “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 多,跑得比别人勤。” 由此可见,吃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吃过苦的人会离成 功更近。 父母也懂得这些道理,但未必舍得让他们的孩子去吃苦。 当他们看到孩子对饭菜挑三拣四,他们会生气,埋怨说以后等 孩子成家了没人给孩子做饭吃了,孩子就不这么挑剔了。当他 们看到孩子对自己买给他的新衣服不满意,他们会伤心,抱怨 说以后等孩子长大了,就再也没有人给孩子买衣服了。 这样的话说过多次,做饭的还是兢兢业业地做,吃饭的还 是漫不经心地吃;买衣服的还是兴高采烈的买,穿衣服的还是 不情不愿的穿。 老调重弹的话,说不到孩子的心里,说了还不如不说。 可是妈妈们为什么就不趁着孩子放暑假,放手让孩子为家 里做一顿饭菜?为什么不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清洗自己的 衣物,打扫自己的房间?为什么不放开怀抱,让孩子体验一下 生活的艰辛? 难道非得等到他长大了、成家了,等到没人给他做饭吃的 时候,才让他体会到饭菜端到桌子上的“粒粒皆辛苦”?难道 非要等到没人给他洗衣打扫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有妈的孩子 像块宝”?为什么不是现在,为什么不是今天? 口头说教一百遍,永远不如一次行动给孩子带来的认知和 体会。 所以,给孩子一个“吃苦”的机会,不要让我们的不舍成 为孩子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其实,做父母的都明白,孩子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苦 是一定要吃的,罪是一定要受的。与其面临苦难时措手不及、 一蹶不振,与其在打击面前颓废哀伤、泪流满面,与其毕业后 在工作岗位上处处碰壁,不如早点让孩子把这些苦都吃了。 毕竟,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社会不可 能像父母那样去娇宠他、宽容他、毫不计较地接纳他。父母舍 不得让他吃苦,可是社会舍得,生活舍得。 既然迟早都要吃苦,迟早都要独自面对生活的磨难,为什 么不从现在开始,就教他如何坚强,如何自立,如何忍耐,如 何有韧性呢?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父母们也要明白一句话:吃苦 要趁早。早一点让孩子理解苦难的意义,懂得在苦难中成长, 远比给他留下的那些存款、房产和汽车要来得更有价值。 当然,强调让孩子吃苦,让孩子早吃苦,并不是说孩子吃 的苦越多越好,也不是说孩子吃的苦越多将来就一定会成功, 而是提醒父母们不要刻意去避免孩子受苦。在该吃苦的时候不 让孩子吃苦,最后伤害的还是孩子自己。 台湾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吃苦当吃补。很多父母认为孩子 只要好好读书,将来就会有出息,但对于孩子来说,人生需要 经历很多的事情,读书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如果父母怕孩子 吃苦,帮孩子把读书以外的事情都做了,就等于让孩子失去了 学习和自立的机会。P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