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之美(少年双城记北京与南京篇)

寻找中国之美(少年双城记北京与南京篇)
作者: 傅国涌|责编:王继娟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6.00
折扣购买: 寻找中国之美(少年双城记北京与南京篇)
ISBN: 9787545554007

作者简介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企业家的本土传统等,并坚持独立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在多家重要报刊开设评论或历史专栏。主要著作有:《金庸传》《叶公超传》《历史的误会》《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主角与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一种读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等。

内容简介

一、与北京的秋天对话 先生说 我们读了老舍、周作人、梁实秋的文章,也读了张恨 水、郁达夫、张友鸾的文章。他们中老舍和梁实秋是土生 土长的北京人,周作人、张恨水、郁达夫和张友鸾是从外 地来北京工作的。 这些作家都写过北京,有的人将之称为北平,有的人 将之叫作北京。这要从北伐军占领北京说起,1928年北伐 军占领北京,将北京改名为北平,一直沿用到1949年。他 们的文章如果是这段时间里写的就叫北平,之前或之后则 叫北京。 我们读一下老舍的《北平的秋》第一段: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 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 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 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 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 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岐(pei)。 现在中秋刚过,我们正好赶上了北京最美丽的时候。 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长短也划分得平均。你们有没 有感受到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啊?全都感受到了 吧!天气帮了我们,让我们看到了老舍心目中北平最美丽 的样子。接下来老舍说,太平年月,街上会卖很多的东西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 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 ,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 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好看好闻又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 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 ,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全星的香槟(bin )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 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 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 醉意了! 你们觉得这里面除了瓜果,还有什么?花!老舍把花 混进瓜果里面了。有一个成语叫什么?花果飘零,就是把 花和果连在一起。还有一种说法,花果飘香。要结出果实 需要什么?需要开花,开花才能结果。当然他这里写到的 鸡冠花是不会结果的花,有的花是不会结果的。这里讲到 了几种水果?正好你们今天就吃过好几种:梨、枣、苹果 ,有没有见到那葫芦形的大枣?那是老舍记忆里北平秋天 的水果。 吃对于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1924年,北大教 授周作人就写过一篇《北京的茶食》。周作人是绍兴人, 他的口味是绍兴口味,北京没有他喜欢的点心: 别的不说,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 北京没什么好吃的,这是一个外地人的看法。你觉得 北京人会同意吗?梁实秋从小在北京长大,他对这里吃的 东西比周作人更了解,当然不会同意周作人的观点。我们 来读梁实秋的《北平的零食小贩》,他一口气列举了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