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7.00
折扣购买: 帝国的兴衰:修昔底德的政治世界(全新修订版)
ISBN: 9787100230964
任军锋,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从学理视角探索以修昔底德和托克维尔为轴心的西方政治传统的古—今之变、美利坚从立国到南北战争的政治理论。主要著作《民德与民治》《地域本位与国族认同》等;主要译著《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半主权的人民》等;主编《共和主义:古典与现代》等。
"章节一: 修昔底德被放逐,恰如史迁遭腐刑,皆意有郁结,故发愤著作,述往事,思来者。修氏笔下的地米斯托克利、伯里克利、尼西阿斯、亚西比德,恰如史迁笔下的伯夷、叔齐、屈子、韩非。著述家驰骋古今,寄寓心意,思索命运浮沉,探问邦国兴替,他们皆有良史之才: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样,修昔底德的战争叙事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历史著作。 在古典西方政治史上,希腊、罗马两大文明民族前赴后继,各领风骚。希腊人右文,罗马人尚武,希腊尤其是雅典人长于文教,罗马人善营法政。雅典帝国事业中途遭遇重挫,希腊世界始终分崩离析;罗马人武功盖世,愈挫愈勇,缔造帝国,最终将地中海世界归于一统,四海晏安。生活在罗马治下的希腊人普鲁塔克曾提出如下设问:“雅典人的名声是赢自战争还是源于智慧?”为此,普鲁塔克以《希腊罗马名人传》之巨著,将那些曾经缔造时势、扭转时运的“政治人”的行迹形诸笔端,存迹示法。希腊与罗马对观,意在凸显希腊人在事功方面并不输于罗马人。然而,普鲁塔克苦心孤诣,却无法改变雅典帝国与罗马帝国一成一败的政治现实。1500年后,在分崩离析、战争频仍的意大利,生活在“文艺之城”佛罗伦萨的马基雅维里,放眼四顾,恍然如穿越至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佛罗伦萨俨然曾经的雅典,尽管商业繁荣,财源滚滚,政治却积弊缠身,内讧接踵,面对外敌,疲于自保。马基雅维里信笔直书,著《论李维罗马史》,寻绎罗马人治国理政、整军经武、开疆拓土的政治学理,他贯通古今,融汇经史,为万世开太平。 章节二: 修昔底德对宏大的战争线索的驾驭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与希罗多德文本中不时地回转插叙式叙事方式不同,修昔底德将编年体对时间序列的遵守与本末体对事件因果的强调有机地结合起来,战争叙事采用“复调式结构”:小事件共同推动大事件,故事从低潮到高潮逐步展开,事件、人物、场景之间依次转换,前后左右彼此烘托,战争双方战略战术选择与背后不同个人及其派系势力之间的较量互为表里。修昔底德这里采取的正是古希腊悲剧的叙事手法,即从一开始预埋“伏笔”,设计“悬念”,经过逐步演进直至大事件全面爆发:例如西西里远征无疑是修昔底德整个战争叙事的转折点,这类似于悲剧的最高潮,修昔底德在第一卷就有交代,即在斯巴达与雅典正式宣战前,在科西拉与科林斯围绕伊庇丹努的争端中,雅典之所以选择与科西拉结盟,其中一个重要缘由在于科西拉的地缘优势,它是前往意大利和西西里去的沿海道路中转站,而西西里也是伯罗奔尼撒人从北非输入粮食的重要通道,因此仅仅从军事战略看,雅典必然会对西西里保持持续警惕。在战争进入第十六年即公元前415年,战局陷入胶着状态的情况下,雅典最终选择入侵西西里,发挥自己海军优势,寻找战略突围。这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当然其中还包括各种具体因素的综合作用,如:西西里城邦集团之间权力平衡被打破,厄基斯泰在本城邦于西西里处境不利的情况下采取外交欺骗手段寻求雅典支持,亚西比德个人的政治野心,等等。如果将修昔底德战争叙事视为一部悲剧作品,那么西西里远征既是悲剧的最高潮,也预示着悲剧的终结,恰如俄狄浦斯因发现真相而自残双眼。 " "破译邦国兴替之核心奥秘,读懂政治文明之原初逻辑。修昔底德属于我们,属于中国。在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语境下读修昔底德,其丰富性反而能够得到更高程度的彰显。——任军锋 ★名家名作,重磅推出全新增订本 本书是复旦大学任军锋教授2017年三联书店版《帝国的兴衰》的全新修订再版;作者对全书做了系统性修订,重写部分章节,增补三个全新附录,呈现作者对古典政治文明新的思考和体会。 ★导读经典,体会帝国沉浮背后的历史大势 本书可看作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精彩导读。在阐释文本的同时,展开对古希腊邦国体制变革史的全景介绍:梭伦、地米斯托克里、伯里克利、亚西比德……一系列古希腊重要人物轮番登场,其生平与事迹,荣辱辛酸,一幕幕经典情节,跃然纸上。 ★精制彩色折叠年表,理清头绪繁杂的历史线索 书中附有彩色折叠长拉页,是作者在综合国内外多种权威资料基础上,补充整理而成的古希腊通史年表(前776—前322),四五百年的时间跨越,囊括大部分历史事件,对于想要系统了解古希腊历史脉络的读者来说,可谓一大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