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健康与保健

现代人健康与保健
作者: 编者:吴宗辉//熊明洁|责编:熊家艳
出版社: 西南师大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现代人健康与保健
ISBN: 978756215557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真的了解健康吗? 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 的《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 素养监测报告》显示:我 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正稳 步提高,2020年已达 23.15%,较!019年的 19.17%提高3.98个百分点 ,较2017年的14.18%提 高卜97个百分点,但总体 水平偏低。 国家卫健委专家指出, 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健康 素养,一是需要考察其是 否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识和 理念,二是其是否具有健 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三 是其是否具有维护和促进 健康的基本技能。2020年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 测结果意味着,目前15岁 到69岁的人群每100人中 大约仅23人具备基本的健 康素养,了解基本的健康 知识和理念,形成了基本 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并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 上述报告还指出,从科 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 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 、基本医疗、健康信息这6 个方面来看,均有不同程 度提升,传染病防治素养 提升幅度最大。同时,居 民知晓健康知识及理念相 对较为容易,但养成健康 行为和掌握健康技能较难 。《“健康中国2030”规划 纲要》主要指标之一,就 是到2020年居民健康营养 水平达到20名,2030年达 到30%。由此可见,我们 离真正的健康还有距离,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还没 有完全了解健康的实质。 (一)健康知多少 在中国人的常识词典中 ,健康等于没病,没病即 健康。任何疾病没走到发 生症状引起个体痛苦感觉 的地步,我们都认为自己 所处的状态是健康的。而“ 没病”中的“病”,又往往只 局限于躯体上的痛痒难受 等感觉,对于心理层面的 问题,几乎没有关注,对 健康维度的理解只有片面 的一维。而古往今来,人 们所认为的健康的实质到 底是什么?且让我们一起 来看看权图卜1健康的实质 是什么威之言。 首先聚焦国际上的健康 概念,早在1946年世界卫 生组织成立之初,其宪章 上就明确定义了健康的概 念: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 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 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 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该定 义从躯体、心理、社会适 应的三维角度立体诠释了 健康的含义。时至今日, 仍是最全面、最完备的健 康定义。当然,世界卫生 组织定义的健康概念强调 的是一种完满的状态,是 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 应三方面都被界定为完美 无缺时的标准,作为普通 人,只可能无限趋近,不 断追求,而很难达到定义 里各个层面完满的境界。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补 充了衡量健康的10条标准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 迫地应付日常生活;②处 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 承担任务,不挑剔;③善 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 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 境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 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⑥体重适当,体态均匀, 身体备部位比例协调;⑦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 睑不发炎;⑧牙齿洁白, 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 正常,无蛀牙;⑨头发光 洁,无头屑;⑩肌肤光泽 而有弹性。除此之外,还 有衡量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 :①智力正常;②善于调 控情绪;③具有较强的意 志品质;④人际关系和谐 ;⑤主动适应和改善现实 环境;⑥保持完整和健康 的人格;⑦心理行为符合 年龄特征。以上标准充分 阐释了健康的多维度含义 ,形象具体地描述了个体 健康的方方面面。 再看国内对于健康的定 义,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七 情”(喜、怒、忧、思、悲 、恐、惊)和“六邪”(风、 寒、暑、湿、燥、火)是 影响个体健康的因素,强 调只有生理和心理与外界 环境保持平衡,才能维持 整体的健康。我国现存最 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对健康早有论述,从古 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角度提 出了人体阴阳与自然环境 的协调、精神心理因素与 机体脏腑的协调等精辟论 点。由此可见,我们的祖 先对健康的认识是非常全 面而精准的,值得现代人 学习和深思。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