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草木民间食经
ISBN: 9787218102436
唐不悲,原名孙幸,中山土著,化学专业学士,主修有机化学及生物化学。乡土文化爱好者,热衷植物食材研究,喜欢用文字、相机、声音做记录。三十多前开始,以唐不悲、陆丁、方明、孙玮等笔名为各种媒体写专栏,内容涉猎饮食、植物、民俗、记忆、旅游、文化艺术等,作品时有获奖。正式出版个人专著有《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中山纪事》《中山客?岭南草木知味录》《中山客?香山有味》,也是《中山客》主要作者之一。
清明节,上班族有三天连续假期。大多数国人记 起了要去扫墓,而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却是一次难得 的踏青郊游。 古人约定俗成的清明节,本来是充满活力和欢乐 气氛的,除了最为人们熟知的给先人扫墓活动外,也 是“踏青”或“铲草”的日子,北方还有植树、放风 筝、荡秋千、踢蹴鞠等活动。各朝版本古籍《香山县 志》都有类似记载:“三月清明插柳。三日采三丫苦 叶捣作粉团蒸熟以荐祖考。扫墓郊行谓之踏青亦日铲 草,亦日压纸以楮置坟上也,孙宗盛者堆如积雪。或 日送灯,亦日拜山。” 清明时节插柳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 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把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 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 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 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清明时节柳条插 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中山人认为在门口、窗户等插上杨柳枝可辟邪。 古人认为,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 鬼出没讨索之时。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枝可以 却鬼,又称之为“鬼怖木”。传说观世音以柳枝沾水 济度众生。柳枝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清明 既是鬼节,所以人们为防止鬼魂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 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 ,百鬼不入家。”这一习俗并无科学依据,但清明时 节吃三丫苦糕点有益健康却是被现代医学所证明。 三丫苦是珠三角人喜用的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 以中山方言发音,多讲成“三孑子苦”,植物学上并 没有规范的学名,有以谐音写成三桠苦、三叉苦、三 叉虎、三支枪等,这反倒说明它的民间广泛性,也有 名为斑鸠花、小黄散、消黄散。各种的叫法也大致上 可归纳出这种植物的三大特质:三叉、味苦、散毒。 三丫苦是芸香科吴茱萸属常绿小乔木,从小灌木 到三五米高的大树也有。树皮灰白色,不剥落,叶片 长椭圆形,先端长尖,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叶纹清 晰,口十上面深绿色,下面黄绿色。四、五月份,在 枝顶会开成束青白色小花。八、九月会结出褐色小果 。三丫苦最容易辨认的特征是其叶片多为三片同出散 开,因而故名“三叉”、“三丫”或“三桠”。 三丫苦虽然是珠三角人常食用的植物,但其树叶 、枝干、根茎却都是味道极苦。粤人总是喜欢自找苦 吃,说来也怪,现在莫说清明前后,全年人们也喜欢 吃三丫苦制成的糕点。 记得童年时喜欢清明是有许多巧合的原因的。首 先,祖先的墓地在远离村庄的山上,也许是讲究风水 ,那里山清水秀,只有本族几代长者的墓葬,周围别 无他人坟墓,到那里扫墓完全没有压抑和恐怖感。暮 春山野一派生机盎然,难得一次外出爬山,令人兴奋 不已。 接着就是有久违的小食。早在农历的三月初一, 家里人就选定日子,要上山去采摘三丫苦叶。这时山 上已随处可见枝叶繁茂的野生三丫苦。新春发枝后, 此时的叶片刚好由青转绿,正是不老不嫩,味道最好 的时候。听老人家说,过了这个时候,三丫苦叶的味 道就苦得不纯正,会夹杂青涩味,叶片的纤维变老, 吃来口感不佳。将收得的叶子洗净晒干,然后与糯米 一道混合舂成粉。此时小孩子必须参与帮忙春粉。母 亲和婆婆筛粉、揉粉,直至将粉盘放入蒸笼蒸熟做成 三丫苦糕。整个过程早已充满期待,可是至此还不得 食,须留待上山拜过祖先后才得以入口。想想看,在 那个食物不多的年代,小孩子能不期待去拜山吗?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