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汪曾祺散文(中华散文珍藏版)
ISBN: 9787020100699
汪曾祺 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协理事,在海内外出版专著全集30余部,代表作有小说《*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我的家乡 法国人安妮居里安女士听说我要到波士顿,特意 退了机票,推迟了行期,希望和我见一面。她翻译过 我的几篇小说。我们谈了约一个小时,她问了我一些 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 没有写到水,也有水的感觉。这个问题我以前没有意 识到过。是这样,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乡是一个水 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 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 到运河堤上去玩(我的家乡把运河堤叫“上河堆”或 “上河埫”。“埫”字一般字典上没有,可能是家乡 人造出来的字,音淌。“堆”当是“堤”的声转)。 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 我的大姑妈(我们那里对姑妈有个很奇怪的叫法,叫 “摆摆”,别处我从未听过有此叫法)的家,出门西 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为 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据说 御码头夏天没有蚊子)。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 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城墙垛子一般高。站 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的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 ,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 筝,风筝在我们的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 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贴水飞向 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飞得高高的。 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船多撑篙。弄 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在船 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向船尾。然后拖 着篙子走回船头,欻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船底 ,又顶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 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 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有时 只有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 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 甚低,几乎要浸到船板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 ,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 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滚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 定。这些大船常有一个舵楼,住着船老板的家眷。船 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轻,一边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 ,态度悠然。舵楼大都伸出一枝竹竿,晾晒着衣裤, 风吹着啪啪作响。 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 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 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 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 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 叼一条鳜鱼上来一一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 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一一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 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舱,奖 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又跳进水 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 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 斤!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 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远远地听见砰砰砰砰的响声,那是在修船造船。 砰砰的声音是斧头往船板里敲钉。船体是空的,故声 音传得很远。待修的船翻扣过来,底朝上。这只船辛 苦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一只新船造好了, 油了桐油,过两天就要下水了。看看崭新的船,叫人 心里高兴一一生活是充满希望的。船场附近照例有打 船钉的铁匠炉,丁丁**。有碾右粉的碾子,石粉是 填船缝用的。有卖牛杂碎的摊子。卖牛杂碎的是山东 人。这种摊子上还卖锅盔(一种很厚很大的面饼)。 有时我们到西堤去玩。坐小船,两篙子就到了。 西堤外就是高邮湖。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 大,一眼望不到边。很奇怪,我竟没有在湖上坐过一 次船。西湖还有一些村镇。我知道一个地名,菱塘桥 ,想必是个大镇子。我喜欢菱塘桥这个地名,这引起 我的向往,但我不知道菱塘桥是什么样子。湖东有的 村子,到夏天就把耕牛送到湖西去歇伏。我所住的东 大街上,那几天就不断有成队的水牛在大街上慢慢地 走过。牛过后,留下很大的一堆一堆牛屎。听说湖西 凉快,而且湖西有茭*,牛吃了会消除劳乏,恢复健 壮。我于是想象湖西是一片碧绿碧绿的茭 *。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