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6.70
折扣购买: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精)
ISBN: 9787521720891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美国世界史学会主 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与斯宾格勒、汤因比齐名,被誉为“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开辟了一个西方世界史学的新时代。 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一举成名,并因此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他笔耕不辍,迄今已出版30多部作品。1996年,威廉·麦克尼尔因“在欧洲文化、社会和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伊拉斯谟奖。2010年,美国总统***为威廉·麦克尼尔颁授国家人文勋章,以表彰其在人文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1964年,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世界历史课程,为此他为“学生和一般读者”精编简化了《西方的兴起》,于1967年出版《世界简史》作为该课程的教材。自1967年问世至今,《世界简史》经过四次修订再版,半个世纪以来在英语世界中畅销不衰,既是美国大专院校世界史课程的bi读著作,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初选入门读物,甚至成为美国空军学院的指定教材。 麦克尼尔的贡献和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世界史只有文明间的互动才有意义,他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击与反冲击、征服与反征服。麦克尼尔的《世界简史》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研究的开始。 其他主要作品有《瘟疫与人》(Plagues and Peoples)、《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和社会》(The Pursuit of Power)、《人类之网》(The Human Web,与其子J. R.麦克尼尔合著)、《追寻真理》(The Pursuit of Truth)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 工业化同文明本身一样古老 ,因为青铜冶炼技术从一开 始引入便使得技艺娴熟的匠 人成为生产刀剑甲胄不可或 缺的人才。另外,此时的青 铜还相当稀缺且异常昂贵, 所以只有极少数特权武士才 可能拥有全套的装备。因此 ,专职武士同技术专家一道 出现,前者几乎完全垄断后 者的产品,至少一开始的时 候是这样。 但“战争工业化”一词其 实并不适用于古代的河谷文 明,无论是美索不达米亚、 古埃及,还是古印度、古中 国。首先,那时的祭司和寺 庙与武士和将领争相享用青 铜产品及其他奢侈品,而最 初统治者的权力可能更多基 于其僧侣身份而不是军人身 份。其次,当时社会绝大多 数人是在田地里耕耘的农民 ,只有勤勉劳作才能生产足 够的粮食,真正的剩余产品 数量很少,所以作为僧侣祭 司或军人的统治者以及工匠 也都很少。而且在这少数人 的群体当中,工业化的成分 也相当不显眼。刀剑盔甲一 旦铸就便要长期使用,哪怕 在征战中变钝或者有了损伤 ,也只好稍加磨砺或锤打然 后接着使用。可以想见,那 时生产刀剑盔甲的匠人还是 很少的,肯定要比勇猛的武 士少得多。 由于锡、铜矿石不常在 同一地方出现,而且由于锡 矿石本来就相对稀少且路远 难求,所以限制古人从事冶 金和武器制造的关键因素更 多是金属及矿石的发现和采 掘,其次才是生产的技艺。 换句话说,从事贩卖和运输 的人甚至比工匠还要重要。 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必 须把与可能的金属供应商的 关系考虑进去,哪怕这些供 应商处于其直接行政管辖的 范围之外。同时,政府要保 障商路的畅通,使其不受对 手或强盗的骚扰,要做到这 一点虽有时困难重重,但的 确非常重要。而另一方面, 时人常觉得只要有相应的技 术传统在,从人群中找些技 术娴熟的金属工匠总不成问 题。 当时打起仗来,人们依 靠的通常是既有的武器装备 ,得失也不过是战场上的缴 获或损失而已。比较而言, 军队最不可或缺的是粮草, 粮草是否充足决定着战事和 军队的规模。不过有时也存 在例外,比如传染病的暴发 会突然改变战争的走势,例 如公元前701年亚述人进攻 耶路撒冷时遭遇的离奇渗败 ,这一事件甚至被记到了《 圣经》里面。。 防范疾病或其他惹怒诸 神的恶行是僧侣祭司的职责 所在,其使用的手段是宗教 仪式和祈祷,而增加军队的 粮草供给则是统治者及行政 官员的职责。当然,最直接 且快捷的方式是依靠暴力, 比如从粮农或畜牧者手里抢 得粮食或牲畜,然后马上或 不久以后就消费掉。但要做 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军队必须 有能力迅速地克敌制胜,而 后转战他乡,如若不然,战 利品很快会消耗殆尽,随后 会对乡里造成大面积的毁坏 。比如失去供给的农民很可 能会饿死,即使没饿死的也 很难找到用于来年播种的种 粮。遇到这种情况,往往要 过好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实 现生产生活的真正恢复。 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阿 卡得王国国王萨尔贡一世的 横征暴敛即是一例,他在公 元前2250年前后曾大肆掠 夺其首都基什附近的所有村 寨,说明这种有组织的掠夺 行为虽然快捷却也潜力有限 。有一则铭文这样记载: 基什的萨尔贡王,34场 战役皆获全胜,攻陷城池远 至海边……[众神之首的]恩 利尔(Enlil)庇佑萨尔贡王所 向无敌。每日有54 000名士 兵与国王一同进餐。。 总是有54 000人规模的 军队跟随自然使萨尔贡王能 够力压地方群雄,也难怪他 能顺利赢得34场战役。但要 养活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也 必然需要每年出征,结果, 军队的粮食供给是有了保障 ,却同时毁掉了一片又一片 的良田和村落。这种政体对 广大民众的消耗显然是巨大 的。事实上,萨尔贡王的军 队颇类似不时泛滥的流行病 ,在杀死大量人口的同时, 却使宿主群体获得了效力能 持续好几年的免疫力。同理 ,军队的洗劫降低了土地的 产出,使得维持同等规模的 军队变得不切实际,。直到 数年后人口和耕地产量得到 恢复后才有可能。 然而,一旦传染性的微 生物与其人类宿主之间的互 动关系变得日益密切且达到 一定规模,那么流行病就会 演变成地方病。战争的情况 亦然。因此,当我们把视线 由萨尔贡王转移到大约 2000年后的阿契美尼德帝 国(公元前539一前332年)时 ,就会发现:伴随时间的推 移,战争对帝国臣民的破坏 程度已有所减弱。比如,波 斯王薛西斯在公元前480一 前479年大举入侵希腊前夕 ,曾在波斯波利斯的皇宫责 令地方代理人筹措粮草并存 储在行军线路的各个站点, 所以在大军——其规模甚至 超过了萨尔贡王的军队—— 开拔至希腊的过程中并未给 所过之地带来破坏。但到了 希腊后,由于在当地不可能 获得充分的补给,所以大军 在此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数 周。正因为如此,希腊半岛 最南端诸城邦一旦拒不投降 ,薛西斯王所能做的只有让 自己的军队大部撤退,因为 要让整个大军在希腊战场过 冬根本无力筹措足够的粮草 。P1-3 1. 20世纪史学大师、全球史奠基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重要代表作,《瘟疫与人》姊妹篇。《瘟疫与人》主要讲述人类与微寄生物互动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而本书的讲述对象则是人类自身,研究人类之间盛行的巨寄生现象,即武力组织,尤其是不同时代的技术、军事和社会力量。麦克尼尔在这两部作品中正式提出人类社会组织及其运行中的“微寄生”和“巨寄生”现象,实现了人类历史研究的巨大飞跃。 2. 巨寄生无处不在,它是权力与欲望、征服与统治的代名词,是揭秘人类历史运转演变的*。本书主要围绕战争的工业化进程展开,而植根于此的武力组织即军队,不直接从事生产,却又严重附着于社会之上,获得社会剩余物资的分配权。无论是中世纪的封建领主,还是现代的民主国家,都力图获得军事优势。追逐军事优势的过程也就是权力与欲望、征服与统治的过程,社会随之发生深刻的改变。麦克尼尔在书中梳理了从冷 兵 器发展到原 子 弹的剧烈变化过程,其间伴随*变革、科技进步、政府管理、社会秩序演变、暴力官僚化、经济模式转变等多个维度的深刻变革,无不与巨寄生现象密切相关。 3. 一部跨越1000年、演化论视角的国家发展史和世界竞强史。过去的1000年是一个异常动荡的年代,充满不顾一切地彼此对立和永无休止的创造力。本书主要围绕技术与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展开,从军事史和经济史看国家崛起,也正是经济政治化和军事工业化推动了国家崛起。战争工业化的历史虽不过一个多世纪,但由此迸发的巨大力量却一举荡涤往昔全部的勇武之道。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不稳定的变局,由此生发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亟待拷问的大问题:武装力量、军事技术和人类社会如何能够继续共存? 4. 一部厚重、富有开拓性的军事经济社会史。本书以大量丰富细节突显军事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从军事到社会的变革模式在历史中一再出现。麦克尼尔广泛地引用不同时代的案例,展示出军事对社会的深刻作用。在每个案例中,他都深入到了足够的技术细节,比如钻孔式大*的工艺、蒸汽船的早期演化过程等。这些技术细节,并非单纯的史料挖掘,通过这些工艺的叙述,说明了社会为这些新军事技术付出的物资、经济和组织代价。 5. 一部直通未来的警示之作。何时及是否会实现国家体系向全球帝国的转变,是我们人类面临的一个极其严肃的大问题。未来世界如何发展是个未知数,但我们如何行动和信仰什么在寻常年代更为重要。无论未来如何,都需要清晰的大脑和果敢的行动,本书无疑对现代中国尤其具有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