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0.20
折扣购买: 兼收并用莫不崇奉(陈高华说元朝)/大家说历史
ISBN: 9787108061829
陈高华,1938年3月生,浙江温岭人。1960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作有《元大都》《元代画家史料》《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合著)等。
成吉思汗与蒙古的崛起 统一之前的蒙古地区 在我国古代北方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东起哈 剌温山(今大兴安岭)和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 ,西到阿勒台山(今阿尔泰山),分布着许多不相 统属的大小部落。在辽、金先后兴起的两个多世纪 中,它们中的大多数和这两个政权发生过联系,并 受它们的管辖。 蒙古本来是其中一个部落的名称。唐代,它是 室韦部落联盟的组成部分,称为蒙兀室韦,聚居于 望建河流域,后来逐渐向西迁移。12世纪初,它已 游牧于斡难(今鄂嫩)、克鲁涟(今克鲁伦)、土 兀刺(今土拉)三河的源头。在它的周围,分布着 其他一些部落,比较著名的是:克烈部,位于蒙古 部之西,牧地主要在土兀刺河流域;蔑儿乞部,位 于克烈部之北,主要游牧于薛良格河(今色楞格河 )一带;乃蛮部,在克烈部和蔑儿乞部之西,位于 阿勒台山和康孩山(今杭爱山)之间;塔塔儿部, 游牧于蒙古部之东,捕鱼儿海子(今内蒙古贝尔湖 )周围;弘吉刺部,牧区处于塔塔儿部之南的合勒 合河(今哈拉哈河)流域。此外,大漠以南,居住 着文化程度较高的汪古部;在北方贝加尔湖附近森 林里,散布着斡亦剌部。 在成吉思汗统一这些部落以前,拥有营帐七万 的塔塔儿部曾是他们中间力量最强大的部落,因此 ,塔塔儿或“鞑靼”一名长期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 称呼。当时习惯把邻近中原的汪古等部称为白鞑靼 ,而把其他一些部落称为黑鞑靼,还有部分与中原 联系较少的部落,则被称为生鞑靼。只有当成吉思 汗统一各部、建立政权以后,这些部落逐渐融合成 一个共同体,才采用“蒙古”作为民族的名称。但 是,其他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以“鞑靼”一 名来称呼他们。 12世纪时,这些部落的发展水平很不相同。从 生产的状况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些生 活于北方森林地区的部落,主要以狩猎为主,并以 捕鱼和采集作补充,他们被称作“林木中的百姓” 。其他大多数草原上的部落,主要从事游牧,称作 “毡帐中的百姓”。对于后一类游牧民来说,他们 的生活方式是“以黑车白帐为家”,“随水草放牧 ”。牲畜既是他们的主要生产资料,又是基本生活 资料,但是狩猎和采集仍是他们用作补充生活资料 的重要来源。在他们中间,已经出现了适应游牧经 济所需要的简单手工业。除了以牲畜产品为主要原 料的家庭手工业外,已有专业的铁匠、木匠。在中 原汉族的影响下,邻近中原的汪古等部已食“粳稻 ”,“能种秫檫”;远在漠北的蔑儿乞部等也开始 经营农业。由于农业的发展,草原上出现了“土城 内住的百姓”,过着定居的生活。草原各部大都信 仰原始的萨满教,这是一种认为万物有灵的原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