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碚学术自传(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

金碚学术自传(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
作者: 金碚|总主编:高培勇//张卓元
出版社: 广东经济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金碚学术自传(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
ISBN: 978754546803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壹 我的**,我的人生 我们这代人的成长经历、生活境遇和职业生涯,同共 和国的诞生和发展休戚相关。可以说,新中国历史就映射 在这代人的人生履历之中。 我出生在解放*部队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 *队医院的医生。20世纪50年代,即新中国成立后的*初 年代,**经济条件比较落后,而知识分子,特别是** 知识分子却可以*到比较特殊的优待和尊重。生长在这样 的家庭,我的童年是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50年代后期 ,**实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 主义”的总路线。大人们**兴奋,孩子们在学校里也感 *到一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氛围,还不时参加由 学校组织的体验“***”的社会活动,例如为“大炼钢 铁”而收集废旧铁器。听学校老师和大人们说,中国获得 了解放,但世界上还有2/3的人民生活在“旧社会”,身 处“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中国现在还不够强大,一定要 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赶美超英”,建成***强国 。等我们富强了,还要去解救生活在其他**的贫苦大众 ,解放全人类。 孩子们是天真的,也是真诚的。我在小学和中学期间 ,酷爱数、理、化,希望成为自然科学家,长大后为建设 美好**做贡献。我自己选择订的是《天文爱好者》《航 空知识》之类的科普杂志,*喜欢《科学家谈21世纪》《 十万个为什么》以及19世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 小说。无论**的年轻人如何想象那个“一穷二白”的中 国,而在我自己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中小学生 时代。物质生活是贫乏的,但想象力却自由飞翔。 进入60年代,**经济形势跌入低谷,称为“三年困 难”时期。我的家庭也发生了巨大变故,如同“天塌了” 一般: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父亲因手术医疗事故英年逝世, 年仅40岁。那正是1960年!这是我人生中*痛苦的一年, 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个痛苦之年,据说在农村有不少 人饥饿而死。我家虽然还没有饥饿之忧,但经*着比饥饿 *大的痛苦。 父亲去世,母亲向组织提出的**请求是:希望去上 大学,读医学院,继承丈夫遗志,也是实现自己自幼的求 学愿望(当时母亲是与父亲同一医院的科护士长)。部队 同意了,于是,母亲作为“调干生”入学南京医学院医学 本科专业。这样,我们一家三口,当年就都成了学生,是 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生之家”。母亲很坚强,化悲痛为力 量——学习的力量,她和年轻的同学们一样上课“背书” (学医学特别要“背书本”的功夫),成为班级中的“段 大姐”。这也是我和妹妹童年时的榜样,相信知识就是力 量,从读书中摆脱所有忧烦。努力学习,认真读书,热爱 科学,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有意义。这一信念伴随我一生 。 1963年,我考入南京市第九中学,这是一所市级重点 中学,校风良好,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们除努力完成学校 课程,还自发组织了各类“学习兴趣小组”。那时学校就 提倡进行“教改”,减轻学生负担,课程压力并不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