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石油工业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4.10
折扣购买: 清茶-李清照词传:半生烟雨一世情
ISBN: 9787518338542
移然,北京大学文学学士,青年作家,笔耕多年,已出版小说《祸从笔出》,心灵励志著作《当幸福来敲门》《你的努力终将成就幸运的自己》《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勇敢的自己》,人文历史读物《玉道:玉之和》《茶经全彩权威解读》《谋唐》《谋宋》等多部畅销作品。
家学 系出名门,盛世文风赏金尊 她是一个时代造就的奇迹,她用诗意的语言抒写了属于那个时 代女性的欣喜与惆怅,也用精妙的构思展示了文字之美可以抵达的 巅峰。 她非凡的才情不只来自天赋,每一阵吹拂过面颊的微风都曾给予 她别样的感受,每一缕落在她发梢的阳光也都给予她无限温情,一切 机遇滋养了她,并在她的文字里开出了花。 雅致是她,叛逆也是她;灵秀聪慧是她,敢爱敢言也是她;多愁 善感是她,率真果决也是她。她爱花,也爱酒,爱春光烂漫,却也坦 然地接受了命运中的风雨。 她是如此纯粹,却又如此复杂,在男性主导的父权社会里,她用 自己的才情、思想和生活书写了特立独行的一生。 她就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文风蔚然的大宋为李清照的出现提供了最好的沃土,而其父李格 非则为她的出现做了最好的准备。 003 第一章 娇花旖旎, 少女清照 约在北宋庆历七年(1047),李格非出生在山东一个书香门第。 据《宋史·李格非传》记载,李格非,字文叔,齐州章丘(今山东济 南)人。 其幼时,俊警异甚。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 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 20 世纪80 年代,济南市博物馆考察人员在章丘明水镇西发现了 李格非所撰的《廉先生序》石刻,文中李格非为已故“里人”廉先生 撰写了纪念文章,末尾署有“元丰八年九月十三日绣江李格非文叔序” 一语。绣江是章丘的别称,以境内的绣江河而得名,由此可证明,李 格非籍贯故里正是此处。 齐鲁大地向来文风盛行,出生在这里的李格非幼年就接受了良好 的教育,精通经史,声闻四方。李清照在《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 序中,曾经说: 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 不敢望公之车尘。 诗中的“韩公”是北宋名相韩琦,《宋史·韩琦传》称韩琦“早有盛名,识量英伟”,韩肖胄是他的曾孙。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 韩肖胄担任吏部侍郎、端学殿学士,受朝廷委派出使金国。李清照写 下这首组诗为他践行,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 从自序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的祖父和父亲李格非都曾经得到过韩 家的举荐,两家交往密切。而韩琦的长子、韩肖胄的祖父韩忠彦曾经 历任开封府判官、三司盐铁判官、户部尚书等职务,和李格非同朝为官, 后期李格非因为元祐党祸而受到牵连时,还曾经得到他暗中斡旋援手, 由此可见,李家和北宋的名门望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齐鲁望族的才子,李格非从一出生就备受瞩目,被寄予了厚 望,他的父亲不仅将他拜入赫赫有名的韩家门下,还鼓励他结交名士。 李格非自身才情非凡,自然也吸引了不少人与他结交,一时之间,这 位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成为人人追捧的对象,不亚于当今的明星。 当时的北宋文坛文风蔚然,三苏父子因为得到欧阳修的引荐而名 动京师,“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 或慕而效之”。在欧阳修的主考之下,苏轼成为进士,有着传统意义 上的座主和门生之谊。从名师的指点中获益良多的苏轼也非常热衷于 提携后学,他以振兴一代文运为己任,慕名来谒的年轻士子络绎不绝, 其中的佼佼者,前有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门四学士”, 后有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苏门后四学士”。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李格非乡试中选。 005 第一章 娇花旖旎, 少女清照 宋神宗熙宁七年至九年,苏轼曾经担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 作为应试的士子,又是山东人,李格非应该是在这个阶段造访了他。 苏轼在《与文叔先辈》中,称赞李格非“新诗绝佳,足认标裁”。依 仗苏轼在文坛中的影响力,“一言而为天下知”,李格非也由此获得了 更高的声誉。《宋史·李格非传》有载: 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 济南名士李格非虽然被认为出于苏氏之门,但他和苏轼之间的关 系更像是朋友。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李格非曾经前去拜访,苏轼在《与文叔先辈 二首》书札中说: 叠辱顾访,皆未及欵语。辱教,且审尊候佳胜。……但恐竹不 如肉,如何?所示前议更不移,十五日当与得之同往也。 对于李格非的到访,苏轼显得很高兴,但是又因为没能畅快交谈 而感到有些歉疚。一句带着玩笑意味的“恐竹不如肉”以及“所示前 议”,证明他们之间感情契合。 在另一封书札中,苏轼又说:闻公数日不安,既为忧悬,又恐甲嫂见骂,牵率冲冒之过,闻 已渐安,不胜喜慰。得之亦安矣。大黄丸方录去,可常服也。惠示 子鹅,感服厚意,惭悚不已。入夜,草草,不宣。 因为听说李格非家里出现了一些矛盾,苏轼很替他担忧,后来听 说已经和解,他又很高兴。苏轼还送给李格非大黄丸药方,告诉他可 以经常服用以调养身体。而对于李格非送来的“子鹅”,苏轼也表示 很感谢。从这些交往之中,可以看出李格非和苏轼之间关系亲厚,远 非平常的师生关系。 另一位与李格非交往密切的名士是晁补之,字无咎,是济州巨野 (今山东菏泽)人。他与李格非同时参加了乡试,而且同中解头。宋神 宗熙宁九年(1076),三十岁的李格非中了进士。 元丰二年(1079),晁补之也登进士第。 李、晁二人同列苏门,又同署为僚友,交 往颇多,感情很好。晁补之曾经担任北京(今河 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后成为太学正。而李格 非也在国子监做太学录,再转太学正、太学博士。 晁补之太学正任满后,经李清臣推荐做过秘书 省正字、校书郎等,和李格非先后为任。 晁补之有一篇《有竹堂记》,有竹堂是李格 007 第一章 娇花旖旎, 少女清照 非的书斋名,这是晁补之记录李格非闲居时创作情态的文章: 率午归自太学,则坐堂中,扫地置笔研,呻吟策牍。为文章, 日数十篇不休,如茧抽绪,如山云蒸,如泉出地流,如春至草木发, 须臾盈卷轴。 晁补之笔下的李格非酷爱写文章,从太学归来就会坐在有竹堂里 读书写文,而且他文思如泉涌,一天可以写出数十篇来。 在另一篇《与李文叔夜谈》诗中写道: 中庭老柏霜雪里,北风烈烈偏激耳。 诵诗夜半舌入喉,饮我樽中渌醽美。 升堂辞翰愧非有,何异还家数其齿。 文章万古犹一鱼,乙丙谁能辨肠尾。 更惭颇似会稽康,欲语常遭士瑶柅。 广陵八月未足言,曾使酲醲涊然起, 安得谭如子枚子。 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应该是两人在李格非的家中开怀畅饮,在夜半 时分谈诗饮酒、放浪形骸、笑傲自若,可见二人之间极为投契,晁补之应是李格非家中的常客。 南宋时期的朱弁曾经在《风月堂诗话》中记载: 赵明诚妻,李格非女也。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 大夫称之。 晁补之曾经多次向外人称赞李清照这样一个闺阁之中晚辈的诗 文,可见他对李格非的女儿是非常了解的。周桂峰《李清照师事晁补 之论》也说:“李清照的《词论》与晁补之的‘评本朝乐章’相比,虽 在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上有一些距离,但总的方向是高度一致的。” 由此可见,晁补之在文学上对李清照也有很深的影响,二人就算没有 师生的名分,李清照也曾经得到过晁补之的指点和影响。 除了晁补之以外,李格非和其他的苏轼门人、名士也有密切往来, 张耒、黄庭坚、陈师道等人都留下了与他诗酒唱和的作品,张耒还曾 经为李格非作墓志铭,推崇他的文章“笔势与淇水相颉颃”。 关于李格非的个性,《宋史》之中记载了几则有趣的小故事。 李格非参与科举考试的时候,正是“以诗赋取士”的时代,在这 样的环境之下,虽然李格非本人也很有文采,但他却独树一帜,钻研 经学,凭借《礼记说》数十万字而进士及第。当所有人都在吟风弄月 的时候,作为士子的李格非保持着清醒,不为潮流所动,可见他性格 009 第一章 娇花旖旎, 少女清照 之刚毅,心中所怀的不只是霁月清风,还有家国天下。 中举之后,李格非担任郓州教授,虽然获得了官职,但是家中却 一度非常清贫。郡守对才华出众且性格耿直的他非常赏识,就打算让 他兼任一些其他的差事,这等于是要变相给予他一些补贴。谁料这个 示好的举动却被李格非断然拒绝,在他看来,颜回“一箪食,一瓢饮” 就可以安贫乐道,自己也应该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 宋哲宗年间,李格非任广信军通判时,治下有一个道士妖言惑众。 虽然这个道士拥有很多信徒,但李格非丝毫不惧,将其杖责后驱逐 出境。 关于李格非的妻室,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 《宋史》记载: 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 王拱辰是北宋时期的显宦,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七月。 但是在《鸡肋编》中,生活年代略晚于李格非的庄绰又提道: 岐国公王珪在元丰中为丞相,父准、祖贽、曾祖景图,皆登 进士第……又汉国公准子四房,孙婿九人,余中、马玿、李格非、 闾丘吁、郑居中、许光疑、张焘、高旦、邓洵仁皆登科。邓、郑、许相代为翰林学士。曾孙婿秦桧、孟忠厚同时拜相开府,亦可谓 华宗盛族矣。 庄绰和李清照属于同时代生人,他经历了北宋神宗、哲宗、徽宗、 钦宗以及南宋高宗五代帝王,一生为官,学问渊博,著述颇丰。《鸡 肋编》的资料价值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而《宋史》是李格非死后 二百余年由元人主持修撰,比较之下庄绰的记录可信度更高。 因为李格非的妻室关乎李清照的生母,所以很多史学家对其多方 求证。根据庄绰的记录,李格非是王珪的女婿,秦桧则是王珪的孙婿, 另外,根据李清臣奉诏撰写的《王珪神道碑》中相关内容,证明王珪 的长女嫁给了当时做郓州教授的李格非,而且她早在王珪去世之前就 已经逝世。陈祖美在《李清照评传》中断定:李格非在前妻早逝之后, 又续娶了王拱辰的孙女王氏为继室。 李清照出生于元丰七年(1084),是王珪去世的前一年。这样来看, 她的生母就不会是李格非的前妻王氏,否则也不符合王氏“早卒”的 说法。更何况李清照早年的诗词之中,完全没有一点儿伤怀身世孤苦 的内容,以此推断她的母亲其实是李格非的续弦王氏。 在各类论述之中,很多人都为李清照增加了一段母亲早逝的身世, 但从这个时间线推断,其实李格非的前妻没有生产就去世了,而李清 照和弟弟李迒都应该是李格非的续弦妻子所生。 1.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更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词作,及其本人在中国历史文化界有着极高的地位。本书以李清照的词作为引子,以故事的形式,将李清照传奇的一生娓娓道来。 2.由知名青年作家移然历时半年潜心撰稿,语言朴实清丽,文笔通俗流畅,不失为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佳品,更有助于帮其更深刻地领悟李清照词作的内涵,及传统文化的精髓。 3.本书结尾处附有“李清照诗词精选集”,帮助读者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李清照的词作。 4.书中部分文字配有精美古风气息的手绘插图,帮读者把握阅读节奏,进而提升读者的阅读品质。 5.本书采用全彩四色印刷,精美装帧,版式设计清新典雅,带给读者极美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