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自在(精)

语自在(精)
作者: 阿来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语自在(精)
ISBN: 9787229095208

作者简介

阿来,出生于四川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及社长。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使其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2009年3月,当选为四川省作协主席。其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瞻对》,散文《大地的阶梯》,“山珍三部”《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等。

内容简介

离开就是一种归来 那是七八年前的事了,我从一座小寺庙里出来。 住持让手下唯一的年轻僧人送我一程。他把我送出山 门。 下午斜射的阳光照耀着苍黛的群山,蜿蜒的山脉 把人的视线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山下奔涌不息的大渡 河水也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闪烁不定的金光。 我对这个年轻的僧人说:“请回去吧。” 他的脸上流露出些依依不舍的表情,说:“让我 再送送你吧。” 我知道这并不意味着通过这四五个小时的访问, 我们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多么深厚的友谊,这是不可能 的。在我做客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在跟他的上司— —这座山间小寺的住持僧人争论。因为一开始他就对 我说,这座小庙的历史有一万多年了。宗教从诞生之 初,就具有对日常生活的超越能力。但很难设想产生 于历史进程中的宗教能够超越历史本身。于是,我们 就开始争论起来。这个争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而没 有取得任何结果。 那时,这个年轻僧人就坐在一边。他一直以一种 恭敬的态度为我们不断续上满碗的热茶,但他的眼睛 却经常从二楼狭小的窗口注视着外面的世界。 现在,我们来到了阳光下面。强烈的阳光刺得人 有些睁不开眼睛。我们踏入了一片刚刚收割了小麦的 庄稼地。剩下的麦茬发出许多细密的声响。那个年轻 僧人还跟在后面。我还看见,那个多少有些恼怒的住 持正从二楼经堂的窗口注视着我。我在他的眼里,是 一个真正异端吗? 我再一次对身后的年轻僧人说:“请回去吧。” 他固执地说:“我再送一送你。” 我在刚收割不久的麦地里坐了下来。麦子堆成一 个一个的小垛,四散在田野里。每一个小垛都是一幢 房子的形状。在这一带,传统建筑样式都是碉楼式的 平顶房子。而这种房子式的麦垛却有一道脊充当分水 ,带着两边的坡顶。在这片辽阔山地里,还有一种小 房子也是这么低矮,有门无窗,也有分水的脊带着两 边的坡顶。那就是装满叫作“擦擦”的泥供的小房子 。这些叫作擦擦的东西,一类是宝塔状,一类则像是 四方的印版,都是从木模里模制出的泥坯。这些泥坯 陈列在不同的地方,是对很多不同鬼神的供养。 麦地边的树林与草地边缘,就有一两座这种装满 供养的小房子。 而地里则满是麦子堆成的这种小房子。 这时,坐在我身边的小僧人突然开口说:“我知 道你的话比师父说得有道理。” 我也说:“其实,我并不用跟他争论什么。”但 问题是我已经跟别人争论了。 年轻僧人说:“可是我们还是会相信下去的。” 我当然不必问他明知如此,还要这般的理由。很 多事情我们都说不出理由。 这时,夕阳照亮了一川河水,也辉耀着列列远山 ,一座又一座青碧的山峰牵动着我的视线,直到很辽 远的地方。 年轻僧人眯缝着双眼,用他那样的方法看去,眼 前的景象会显得飘浮不定,从而产生出一种虚幻的感 觉。 “其实,我相信师父讲的,还没有从眼前山水中 自己看见的多。” 我的眼里显出了疑问。 他脸上浮现出一丝犹疑的笑容:“我看那些山, 一层二层的,就像一个一个的梯级,我觉得有一天, 我的灵魂踩着这些梯子会去到天上。”这个年轻僧人 如果接受与我一样的教育,肯定会成为一个诗人。 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对方也只 是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不是要与我讨论什么。这些山 间冷清小寺里的僧人,早已深刻领受了落寞的意义, 并不特别倾向于向你灌输什么。 但他却把这样一句话长久地留在了我的心上。 我站起身来与他道别:“请向你师父说得罪了, 我不该跟他争论,每个人都该相信自己的东西。” 我走下山道回望时,他的师父出来,与他并肩站 在一起。这时,倒是那在夕阳余晖里,两个僧人高大 的剪影,给人一种比一万年还要久远的印象。 一小时后,我下到山脚时,夜已经降临了。 坐上吉普车,发动起来的引擎把一种震颤传导到 整部车子的每一个角落,也传导到我的身子上。我从 窗口回望山腰上那座小小的寺庙。看到的只是星光下 一个黝黑的剪影。不知为什么,我期望看到一星半点 的灯光,但是,灯火并未因为我有这种期望才会出现 。 那座小庙的建立很有意思。数百年前的某一天, 一个犁地的农民突然发现一面小山崖上似乎有一尊佛 像显现出来。到秋天收割的时候,这隐约的印迹已经 清晰地现身为一尊坐佛了。于是,他们留下了一名游 方僧人,依着这面不大的山崖建起了一座宝殿。石匠 顺着那个显现的轮廓,把这尊自生佛从山崖里剥离出 来。几百年来,人们慢慢为这座自生佛像装金裹银, 没有人再能看到一点石头的质地,当然也就无从想象 原来的样子了。 在藏区,这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在布达拉宫众多佛像中,最为信徒崇奉的是一尊 观音像。这不但是因为很多伟大人物,比如吐蕃王国 历史上有名的国王松赞干布就被看成是观世音的化身 ,而且因为这尊观音像也是从一段檀香木中自然生成 的。只是在布达拉宫我们看到的这尊自生观音,也不 是原本的样子了。 这尊自生观音包裹在了一尊更大的佛像里,里面 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自己进行判断或猜想了。 从此以后,我在群山中各个角落进进出出,每当 登临比较高的地方,极目远望时,看见一列列的群山 拔地而起,逶迤着向西而去,最终失去陡峻与峭拔, 融入青藏高原的壮阔与辽远时,我就会想到这个有关 阶梯的比喻。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比喻。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