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事(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

芯事(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
作者: 编者:谢志峰//陈大明
出版社: 上海科技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芯事(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
ISBN: 978754784076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识格局方能谋战略,观大势方能抓时机。从科学 成果的转化,到产品的创新发展,需要点的突破与系 统能力同步提升。显然,肖克利并没有意识到集成电 路发展的巨大潜力。肖克利博士原以为,在人情伦理 似乎比企业规章制度更为重要的20世纪50年代,“叛 逆八人帮”离职后会遭到业界的唾弃。结果正好相反 ,有人认为肖克利所赏识的人才必定有非同寻常的能 力,这也成为这八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事实上,肖克 利后来也改口把他们称为“八个叛逆的天才”。 离开肖克利后的1957年10月,八位天才得到了仙 童摄影器材公司3 600美元创业基金的资助,成立了 仙童半导体公司,开发和生产商用半导体器件。“仙 童”是国内对谢尔曼·费尔柴尔德(Sherman Fairchild)投资的公司“Fairchild”的意译,对于 正值半导体行业“西部拓荒时期”的硅谷地区来说, 将八位天才称为“仙童”恰如其分:当时硅谷还只有 肖克利实验室和仙童半导体两家公司,这“八位仙童 ”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硅谷的开拓者。 当时诺伊斯虽然年轻,但是已经颇具管理才能, 出任了总经理,带领团队在硅谷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查尔斯顿路上租下的两层楼仓库中努力坚持做 肖克利反对的“双扩散基型晶体管”项目:赫尔尼和 摩尔负责新扩散工艺的开发,而诺伊斯和拉斯特则主 攻平面处理技术。好就好在,不久后仙童摄影器材公 司又给了他们150万美元的投资,而仙童半导体的技 术也在资金投入后逐渐研发成熟。 在创办三个月后的1958年初,仙童半导体获得了 第一份订单:当时的信息行业巨头IBM向他们订购100 个用于存储器的硅晶体管。以此为起点,仙童半导体 公司快速成长,到1958年末约有100名员工、50万美 元的销售额,而其所在的查尔斯顿路也成为硅谷发展 的起点。 在赫尔尼的带领下,仙童半导体的工艺技术团队 努力投入研发,将硅表面的氧化层做成绝缘薄膜,并 形成了集扩散、掩膜、照相和光刻于一体的平面处理 技术,使硅晶体管的批量生产成为了可能。20世纪60 年代中期,仙童半导体实现了集成电路的生产,公司 盈利能力急速增长,,辉煌之路由此开始,但投资局 限也在此刻埋下了伏笔。 在看到仙童半导体的盈利能力后,早期大量注资 的仙童摄影器材公司先是全资收走了“八位仙童”的 股权,又将仙童半导体的利润投资到其他业务上。恰 恰相反的是,在“八位仙童”看来,这些资金应该投 入到半导体领域,由此产生的战略分歧也成为“八位 仙童”再次辞职的主要原因。后来,仙童摄影器材公 司对仙童半导体的管理插手越来越多,甚至要找人替 代诺伊斯的首席执行官位置,这则成为了员工离职的 导火索。仙童摄影器材公司从摩托罗拉半导体事业部 挖来了莱斯特·霍根(Lester Hogan),而霍根则从摩 托罗拉带来了手下的“八大金刚”。这一决定的结果 就是,赶走了更多的仙童老员工。 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