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ISBN: 9787571337575
黎志涛 1941年生于重庆,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78年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杨廷宝的弟子刘光华教授、齐康院士、钟训正院士。退休前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等20余项荣誉。长期专注于杨廷宝研究,著有传记《中国建筑名师丛书:杨廷宝》,主编大型文献《杨廷宝全集》(7卷)。
来!看杨廷宝设计的“半座”南京城 作为对杨廷宝陌生的读者,你偶得这本袖珍《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南京杨廷宝建筑地图》时,是否顿感好奇,又饶有兴趣?也许你还心存疑惑吧:杨廷宝是何等人物?他与南京有何瓜葛?他为南京设计了怎样的建筑?进而是不是萌发了要神往南京实地“打卡”一番的意愿?抑或作为与杨廷宝同行的读者,你也是门里出身,甚至就是杨廷宝的第n代门徒。想必你就学时,早已耳闻杨廷宝的大名和他的杰作,此时该书在手,就更应来南京“朝觐”一趟啰,以便身临其境地目睹杨廷宝建筑的真容,那一定会比文献的描述更令你激动而赞叹不已。 既然如此,那我就向你先简述一下南京以及杨廷宝与南京的不解之缘吧。 你也许早就知晓,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号称“六朝胜地,十朝都会”。不仅如此,南京更以历代人文渊薮,大家辈出,灿若繁星,其诗词曲赋、佳作名著盖于天下,被誉为“天下文枢”。正是凭借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南京在201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这其中,绵延数千年文脉的南京建筑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谓一枝独秀。它虽随着历代王朝在此兴衰更迭,但始终沿着兼容前代的建筑文脉而传承华夏主流文化,并不断演进、创新,及至现今在你眼前一展当代南京城市的现代盛世繁华与古老历史沧桑交相辉映的独特风光。 说到南京城如此的独特风光,杨廷宝建筑可说是其中的奇观。由此,我就不得不向你提起与梁思成齐名的中国建筑界一代宗师杨廷宝。他在南京生活、工作了半个世纪,他对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贡献和对中国建筑传统文化的弘扬那是功不可没的!何以见得呢?借用一句老南京人点赞杨廷宝的话来说,就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杨廷宝设计了半座南京城”。哇!此话听起来口气还蛮大呢!但这并非空穴来风。告诉你吧,杨廷宝自他1927年起从事建筑设计的55年生涯中,有案可查的建筑设计项目多达120项。其中,竟然有超过半数(67项)的建筑是为南京而设计的。除少数项目因故未建或已毁外,绝大多数杨廷宝建筑至今仍耸立在南京大街小巷,掩映在梧桐林荫之中。更牛的是,现存南京杨廷宝建筑又有近一半(33 项)的传世杰作,作为珍贵的建筑遗产已被列为国家、江苏省、南京市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论它们是形成南京特有民国建筑风不可或缺的珍宝,还是创新现代中国建筑风格的典范,都像璀璨的明珠一样,装点着南京城市而大放异彩。由此可见,杨廷宝设计的建筑,成果之丰硕、精品之众多、魅力之独特,在中国几代建筑师中无出其右。 然而,杨廷宝一生埋头做事,低调做人,从不张扬个人的成就。加之媒体宣传不足,难怪大多数国人对我国建筑界的一代宗师杨廷宝是那么陌生,更不要说对他的建筑设计作品知之甚少,或一片茫然。即使科班出身的同行,能够如数家珍般熟知杨廷宝建筑的业内人士,也可谓凤毛麟角。而真正来南京想考察、研究、学习杨廷宝建筑的学者、学生,又苦于不知杨廷宝建筑深藏在南京何处。为此,我作为杨廷宝师徒传承的门生,在近二十年研究杨廷宝人生,并指导博士生研究杨廷宝学术成就,编纂大型文献《杨廷宝全集》的基础上,与志同道合者刘屹立编辑、马思齐编辑共同策划,编著了《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南京杨廷宝建筑地图》,以期既向大众读者宣传南京杨廷宝建筑作品及其非凡成就,也向业内人士提供杨廷宝建筑在南京各处的精确位置,以便读者按图索骥,去探访你所想看的杨廷宝建筑。 本书的特点和价值在于: 一、开本袖珍便于携带。本书小巧玲珑,可随身陪伴,取用得心应手。 二、全部作品罗列有序。本书以杨廷宝一生时间轴为序,将120 项杨廷宝建筑按南京与外地分别归类,并依年代顺序列出图表,使读者对杨廷宝在南京和外地的设计项目不但可获得总体印象,而且可一目了然各建筑的简要信息。 三、精心编制参观路线。本书将南京杨廷宝建筑依便捷交通、骑行、徒步等方式,归纳出5 条参观路线,分别在地图上串联起来,便于读者集中参观沿线杨廷宝建筑。这样,既顺道又不走冤枉路,可大大提高参观效率。 四、详细标明精确地址。本书将杨廷宝建筑在南京城中的位置,以准确的街道名、门牌号标注出来,便于读者事先在南京城市地图上找到方位,或途中向路人寻问,以便有的放失直达参观目的地。 五、文笔简练图片珍稀。本口袋书因开本小,故惜墨如金,言简意赅。也因读者多为非建筑专业的大众,故文句通俗,穿插轶闻趣事。又因建筑宜以形象展示,故多配珍稀实景照片,选登大师亲绘图纸,或以著者手绘图补缺。 六、提供相关参观指南。专题参观杨廷宝建筑可不是旅游走马观花看热闹,为了使读者能看出杨廷宝建筑的门道,本书贴心提示每处杨廷宝建筑可看的重点部位,以及参观须知和更多的相关信息。 好了,我对本书的概要介绍,是不是对解答你的疑惑稍有点拨之用,或能勾起你来南京一睹杨廷宝建筑的兴趣?那就欢迎你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探访南京之旅吧! (1)开本袖珍便于携带。本书小巧玲珑,可随身陪伴,取用得心应手。 (2)全部作品罗列有序。本书以杨廷宝一生时间轴为序,将120个杨廷宝建筑按南京与外地分别归类,并依年代顺序列出图表,使读者对杨廷宝在南京和外地的设计项目不但可获得总体印象,而且可一目了然各建筑的简要信息。 (3)精心编制参观路线。根据之前读者调研情况,近一半读者喜欢编排好参观路线的“建筑探访”类图书。所以本书将南京杨廷宝建筑依便捷交通、骑行、徒步等方式,归纳出5条参观路线,并在3个不同层级的地图上展现,便于读者集中参观沿线杨廷宝建筑。这样,既顺道又不走冤枉路,可大大提高参观效率。 (4)详细标明精确地址。本书将杨廷宝建筑在南京城中的位置,以准确的街道名、门牌号标注出来,便于读者事先在手机地图上找到方位,或途中向路人寻问,以便有的放矢直达参观目的地。 (5)文笔简练图片珍稀。本口袋书因开本小,故惜墨如金,言简意赅。根据之前的读者调研情况,除了对建筑本体的介绍外,93.7%的读者希望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因读者多为非建筑专业的大众,故文句通俗,穿插轶闻趣事。又因建筑宜以形象展示,故多配珍稀实景照片,选登大师亲绘图纸,或以著者手绘图补缺。 (6)提供相关参观指南。专题参观杨廷宝建筑可不是旅游走马观花看热闹,为了使读者能看出杨廷宝建筑的门道,本书贴心提示每处杨廷宝建筑可看的重点部位,以及参观须知和更多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