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卫生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谣言背后的健康真相
ISBN: 9787117242714
人民卫生出版社约健康平台、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组织编写,邀请协和医院、华西医院、北大医院、积水潭医院、同仁医院等三十余家国内知名三甲医院中青年专家加盟。
健康必须排宿便、清肠毒 孙轶飞/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都越来越关注自己 的健康。正因如此,有关养生、保健的各种资讯也开 始爆炸式地向我们袭来。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 我们的肚子里装着大量宿便,它们如轮胎般坚硬,牢 牢地粘连在肠壁上,腐败、发酵,慢慢侵蚀着我们的 身体。” 此条言论乍一听来,真惊得人一身冷汗。我们的 肚子里竟然藏匿着如此危险的健康杀手,看来要健康 ,必须要“须排宿便、清肠毒”。于是乎各种宣称能 够“排宿便、清肠毒”的保健品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茌了我们的视野中,再搭配上骇人的广告画面,分分 钟勾起人们的购买冲动。然而,真的需要如此吗? 什么是宿便 作为一名医生,我很负责任地说,纵使翻遍医学 教材,也一定找不出“宿便”这个词。既然“宿便” 不是一个规范的医学词汇,我就只能从字面来理解“ 宿便”的概念。 “宿便”,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长期滞留在人体 内的粪便。作为普通人,乍一看似乎蛮有道理,肠道 那么长,藏匿一些粪便应该是完全可能的。既然肠道 可能会藏匿粪便,而粪便给大家的直观感受又是人体 的垃圾,把它们及时排出去当然是利于保持健康的。 然而事实上,这完全是一个臆想出来的伪概念。 大便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饮用的水和吃下的食物依靠食管的蠕动进入 胃,并在胃中储存,经过胃的蠕动,具有消化功能的 胃液会和食物混合,经过充分混合的食糜经过十二指 肠来到小肠。在经过十二指肠的时候,胆汁和胰液也 混合进入食糜,它们可以中和胃酸,让食糜在小肠中 更容易被吸收。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最重要的场所,在这里食 物中的营养成分被小肠绒毛吸收,长达4~6米的小肠 可以将这个工作做得十分充分。被小肠吸收之后,食 糜已经成为了食物残渣,而此时的食物残渣还含有大 量的水分,并没有形成固体形态,它们就这样到达了 形成大便的场所——结肠。 结肠有两个功能,即吸收水分和储存大便。食物 残渣在经过结肠时,水分被逐渐吸收,所占用的空间 自然就越来越少。也正是因为如此,结肠的管腔其实 是逐渐变细的,当到达结肠末端的时候,固态的大便 已经形成。随后在肛周肌肉的共同作用下大便被排出 体外。 明白了消化系统的整个工作过程,我们可以清楚 地看到一点,食物自食管而下经过消化形成大便经肛 门排出,除了阑尾那个没有储存功能的盲端之外,完 全是经过一条没有“岔路口”的路径。 在进入结肠之后,食物残渣才被吸收水分形成大 便,而自此直至肛门排出,并没有一个额外的空间来 存留大便,它们全都乖乖地待在结肠里。 大便会在结肠里待多久 既然说是“宿便”,可见是在肠道中滞留了很长 时间的,有些文章甚至用“陈年宿便”这样的词汇。 那么大便究竟会在结肠里待多久呢? 大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取决于排便的频率。对 大多数人而言,两天一次到一天两次的排便频率都是 正常的,有些人的排便频率比这个还要稍低一下,但 是只要没有不适感,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 如果您相信所谓“宿便”会在结肠里滞留很久, 那我只能说,您太小看结肠的功能了。 结肠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大便排出:分节运动、蠕 动和集团运动。分节运动是一系列有规律的环形收缩 ,能短距离的推动肠内容物缓慢前进,多见于小肠, 结肠的分节运动并不明显。蠕动则是大便前方的肌肉 舒张,大便后方的肌肉收缩,利用这样的方式将大便 逐步推送至消化道末端。至于集团运动,则远比前两 种运动方式更加剧烈,它是结肠的一种强有力的蠕动 形式,每天大约2~3次,每次都能将大便向前推进相 当一段距离。 P30-33
★谣言:精选四十余个在电视、网络、生活中广泛流传的健康谣言,涵盖营养、运动、疾病、保健、防癌、减肥等方方面面。胖了许久瘦不下来的你,想知道关于减肥的终极是非吗?燃烧生命加班的你,真能通过营养素补回透支的健康吗?元气十足热爱运动的你,爬楼梯锻炼下肢力量可行吗?珍视健康渴望长寿的你,一管血真的能查出癌症吗?
★健康:三十余位医学专家联合撰写,语言幽默,比喻形象,分析深入,打击精准,不仅让健康谣言无所遁形,更能告诉您如何做更健康。有些健康理念,观点错误,结论错误,需要彻底粉碎。有些健康理念,观点正确,结论错误,需要辨证对待。有些健康理念,观点错误,结论正确,需要谨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