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伊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精)

二战伊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精)
作者: 编者:(英)彼得·达尔曼|译者:赵希俊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二战伊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精)
ISBN: 978756820988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阿道夫·希特勒 1889年4月20日出生的阿道夫·希特勒像许多纳 粹成员一样,来自奥地利。他也是一个不合群的人。 关于他的早年,都有详细的记录。 1889年,他出生在奥地利与德国边境的布劳瑙的 一间小旅馆内。他的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52岁,是 奥匈帝国的一名海关官员;他的母亲克拉拉·波尔兹 尔是一个农家女孩,大约比他的父亲小30岁(译者注 :也有人认为两个人相差23岁)。在1876年,阿洛伊 斯把自己的姓施克尔格鲁勃改为希特勒,因为原来的 姓听起来有些粗俗和土气。在奥匈帝国境内,希德拉 、希德勒、希特拉、希特勒和西德勒等姓,都表示“ 小土地所有者”,经常通用。阿洛伊斯是私生子,希 特勒是他继父的姓氏。希特勒的童年生活并不轻松。 尽管他的母亲很宠爱他,但他的父亲非常严厉又难以 相处。父亲所使用的体罚式教育,或许对阿道夫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从小,阿道夫与他父亲一样,都有着 固执的性格,彼此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每次冲突,都 会导致年幼的阿道夫被痛打一顿。阿道夫的妹妹宝拉 后来回忆道:“特别是我哥哥阿道夫,他和父亲的冲 突最尖锐,因此他每天都被痛打……另一方面,我的 母亲却经常爱抚他,期望用她的慈爱来获得比父亲的 严厉更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对阿道夫的教育都没有成功。他在学校的表 现很差,不守规矩,并且经常给试着管理他的老师们 找麻烦。希特勒带着对学校教育和老师们的强烈反感 离开了学校。这种对勤奋学习和一切知识的轻蔑,通 过纳粹主义被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希特勒在上学期间 及长大后,唯一感兴趣的话题是“德国”。于是,他 到公共图书馆去看书,学习各方面有关德国的知识。 在维也纳生活 1907年,希特勒来到维也纳,他很想进入维也纳 美术学院。然而,他没能通过入学考试,这对他又是 一个打击,同时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教师和知识分子的 仇恨。第二年,他的母亲去世了。在接下来的几年时 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在维也纳和慕 尼黑勉强维持生活。 这个未来的德国总理,为了节省花费,只能住在 廉价的合租房里。因为他穿长外套、留长发、胡子拉 碴的外表,穷困潦倒的伙伴给他起了个“欧姆·保罗 ·克鲁格”的绰号——这是那个时期的布尔人的领导 人的名字。然而,当时的他并不像后来他自己所喜欢 描述的那样困窘。他姨妈的救济、他母亲的遗产,再 加上他画的每张能卖五克朗的素描画,使得希特勒的 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有时,他的收入甚至相当于一个 初中教师,但他平时还是很缺钱。 过去人们都倾向于认为,希特勒的反犹太主义思 想是在维也纳形成的。然而,关于这一点,实际上很 难说清楚。希特勒曾经通过艺术品经销商卖画,而商 人中有许多是犹太人。希特勒自己觉得与他交易的犹 太人是比基督徒更好、更值得信赖的商人。他甚至和 一个名叫约瑟夫·诺伊曼的犹太经销商建立了深厚的 友谊。 然而,希特勒后来在《我的奋斗》里声称,在离 开林茨去了维也纳之后,他才成了反犹太主义者。“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开始仔细观察犹太人。我观察 得越多,他们在我的眼中,与其他人种的区别就越明 显。” 假如1914年不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希特勒也许 会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二流画家勉强度过余生。然而 ,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参加德军后,希特勒有了事 业和志同道合的人。这是他第一份真正的工作。希特 勒所在的团是巴伐利亚第16预备役步兵团(按司令官 的名字,被称作“李斯特”步兵团)。他非常渴望留 在这个团,甚至在他受伤后,依然是这样。 希特勒后来把这段战争年代称为“我早年生活中 最伟大、最难忘的时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未来的德国统治者 是前线通信兵。他从来都不缺少勇气,但他的上司认 为他缺少领导潜力,冈此,他军衔最高时只不过是下 士。1914年9月2日,希特勒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勋章。 他表示,那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一天”。 在前线作战时,希特勒几乎没有收到过家里寄来 的包裹。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去妓院,而是花 时间沉思或读书。这引发了他的伙伴们对他的嘲笑, 大家都觉得他太一本正经了。 希特勒特别喜爱一只名叫“弗克赛尔”的白色小 猎狗。他在前线战壕里的所有的恐怖的感受,都会向 弗克赛尔倾诉。当失去这只狗时,希特勒伤心得竟然 流下了眼泪。后来希特勒对他的另一只名叫“布隆迪 ”的阿尔萨斯狗再次产生了类似的深厚感情。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