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书籍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得车楼谭艺
ISBN: 9787506870627
左立诗,湖南双峰县人,大学文化。对文学艺术特别对书画艺术尤其喜爱学习和研究,曾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和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张继导师工作室。书法作品和文章散见于各级报杂。曾受湖南省书协邀请赴韩国进行书法文化交流活动。
教纪泽:“随尔选择一家,但不可见异思迁。”并用 比喻说: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 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并进一步发挥说: 不 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氏还认为“有恒”必须是痛苦并快乐着。他分析须 有一种趣味和生机在其中,“恒”乃可历久不衰。于是, 他告诫儿子们: 望尔等于少壮时,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功夫,然须有情 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乃可历久不衰。若拘苦被困,则 不能真有恒也。 曾氏对写字的要求是“既要求好,又要求快”。若写 得又好又快: 将来以之为学则手钞群书,以之为政则案无留牍,无 穷受用,……。 二、书法鉴赏与书法追求 1。貌异神异 乃为大家 我们如何去鉴赏书法呢? 曾国藩告诉我们:“ 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久之自能分别蹊径”,此其一。 其二,字的点画体势不能不察。“点如珠,画如玉, 体如鹰,势如龙,四者缺一不可,体者一字之结构也;势 者数字数行之机势也”。 其三,阳刚、阴柔二美不能不辨。字“亦分阳刚之美 ,阴柔之美两端,偏于阳者取势宜峻迈,偏于阴者下笔宜 和缓”。 其四,“险”“和”二字缺一不可。“作字之法,险 字和字二者缺一不可”,“有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有不着 力而得自然之味”。 其五,鉴赏不能道听途说,随口附和: “今人动指,某人学某家,大抵都道听途说、扣榘扪 烛之类,不足信也”,“君子贵乎自知,不必随众口附和 也”,“凡言兼众长者,皆一无所长者也”。 总之,他认为: 凡大家名作,必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不 相同。譬之书家,羲、献、欧、虞、褚、李、颜、柳,一 点一画,其面貌既截然不同,其神气亦全无似处。本朝张 得天、何义门虽称书家,而未能尽变古人之貌,故必不如 刘石庵之貌异神异,乃可推为大家。 曾国藩与大书家何绍基纵论书法乾坤的故事更是把书 法鉴赏提到了一个新高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曾 氏给四位老弟的信中,有如此记载: 何子贞与予讲字极相合,谓我“真知大源,断不可暴 弃”。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 论之:能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 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 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即此道也。乐本于乾,礼本于坤 。作字而优游自得真力弥满者,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 转折合法,即礼之意也。偶与子贞言及此,子贞深以为然 ,谓渠生平得力尽于此矣。 若曾氏对书法没有大彻大悟,绝不会有如此绝论,也 不会得到被曾氏预言“必传千古”的大书家何绍基的如此 无